“1993年第一批接受RK近视手术患者寻求帮助!”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为出现严重眼部症状的好友求助,引发众多关注,并且有类似遭遇的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记者了解到,作为最早的近视治疗手段,RK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因为其局限性早已被更先进的激光手术所取代。但不少当初接受RK手术的年轻患者,如今因为步入中老年,出现了各种症状,也受到了白内障等并发症困扰,而当年的先进手术却给如今的治疗带来了麻烦。业内专家介绍,近十年来,类似病例在明显增加。
(资料图)
RK手术好比菜刀切西瓜
四川的彭女士(化名)在社交平台上求助时表示,她的一位教师朋友就是在1993年做了RK手术,是国内最早接受RK近视眼手术的患者,如今已经过去30年了。
彭女士介绍,这位女性朋友今年48岁,眼科目前检查结果为: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5,合并老花眼、白内障以及900度散光,且不能矫正,角膜超薄有16道划痕并有眼底视网膜裂孔。
▲彭女士代朋友发帖求助。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而华西医院眼科专家给出意见是,只能在视网膜裂孔部位做激光处理,不做的话可能后续会造成视网膜脱落。而现在无法给她做白内障手术,因为术后可能还不如现在的视力,角膜900多度的散光他们无能为力。
彭女士介绍,自己的朋友是一位优秀教师,眼睛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却依然为了孩子们坚守在教师岗位上,而上课备课批改卷子这些工作都是需要大量使用眼睛的,“我实在心疼,所以发帖寻求热心网友们的帮助”。
RK手术又称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早期广泛应用的屈光手术。RK手术是通过角膜刀将角膜放射状切开,一般切12到16刀,角膜上形成永久的白色瘢痕,组织张力减低,角膜中央部相对变平,屈光力减低,近视便得到了矫正。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主治医师赵炜曾形象地比喻:“RK手术好比菜刀切西瓜,切开后每块西瓜的均匀程度只能以肉眼衡量,尽管粗糙,但却是那时最先进、也是最独树一帜的矫正近视的方法。”
虽然部分患者在手术后短期内视力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目前,该手术已经逐渐被更先进的近视手术所取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教授刘磊介绍,1981年,中国完成了第一例近视手术,采用的就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当时的手术是非常粗糙的”。
近10年来类似手术患者明显增加
8月21日,记者联系了彭女士,其在征求了朋友意见后,婉拒了相关采访要求。
在彭女士帖子的评论中,一位江西网友表示,自己是1998年做的RK手术,术后第十年视力开始下降,现在也是高度远视加高度散光,并且有青光眼倾向,看了好多医生,都说没有办法。
▲上图为RK术后角膜放射状切口,下图为术后图片。图片来源/西安市第四医院官网
记者联系上一位RK手术患者苏女士(化名)。她表示,自己是2003年做的手术,“当时主要是因为高度近视,术后一直还可以,但是到了2016、2017年的时候,先是发现有飞蚊症,然后逐渐觉得视力不是很好,就是觉得视力没有之前那么好了”。
苏女士随后到德国生活,也断断续续去看了不同的眼科医生,“不同医生有不同的建议,刚开始有建议配制硬质隐形眼镜RGP(硬性透氧性隐形眼镜)的,我试戴后发现完全不行。因为角膜被切了一部分,导致RGP根本不合适。通俗点说,就是眼球挂不住眼镜。”苏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左右,就有一批RK手术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
在上海从事房地产生意的钟先生(化名),在2000年花了4000元钱在深圳一家市级眼科医院做了当时颇为流行的RK手术,但手术后眼前出现的旋光频频让他在驾车时感到不便,双眼近视加散光已经超过1000度。
2015年,经过医生的初步检查,钟先生的角膜已经呈现丘陵状态,而正常的角膜应该是光滑的锅底状。正是当时一刀一刀的手工切割,让他几乎失去了再次手术的可能。
1993年在乌克兰留学的吴先生(化姓),也“赶时髦”做了RK手术,术后其视力一直保持得不错。但2015年,吴先生的右眼被击伤,之后视力逐渐下降,检查之后发现是外伤性白内障,因曾做过RK手术的缘故,再做白内障手术非常棘手。
不过幸运的是,钟先生和吴先生都在最新技术的加持下,顺利完成了二次手术。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主治医师赵炜表示:“我也接诊过好几个做过这种‘老爷车’级别手术的患者,无一例外,年龄都在五十开外,夜视力差,回退明显,视觉质量差。我给其中几个做了二次增效手术,术后效果很好。”
赵炜表示,也有运气好的,“我的大学同学,1995年上军校前做的RK手术,如今已23年了,但是据说视力还维持在1.0左右。当然,这是个例。”
原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视光中心主任、北京茗视光眼科总院长周跃华也表示,5月份出门诊时就遇到一例上世纪90年代初做的RK手术患者,“年龄50多岁了,出现视力下降和频繁干眼症状。最近10年来,遇见这样RK术后症的患者明显增加。”
或可通过二次手术修正
近年来,一些眼科医院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去年7月,西安市第四医院白内障人工晶状体中心的王从毅团队,就为一名双眼RK术后合并白内障的52岁女士,实施了手术。
▲西安市第四医院为一名双眼RK术后合并白内障的52岁女士实施了手术。图片来源/西安市第四医院官网
王从毅表示:“随着国内最早一批近视手术患者逐渐步入中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此类患者寻求白内障手术治疗,他们对术后全程视力有更高的要求。”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主治医师赵炜介绍,RK手术被淘汰,一方面是由于各种并发症太多,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其非常不靠谱的精确性。2022年3月,赵炜在门诊还看到有患者竟然在2019年做了RK手术,这让他感到十分震惊。
赵炜建议,可以通过准分子激光二次增效手术修正,提高视力,改善视觉质量。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青白科副主任杨银萍也向记者详细介绍了RK手术的弊端。首先,术后的远视漂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远视,看近处越来越困难。
其次,残余近视或散光也是一个常见问题。由于角膜切削完全依赖手工,准确性欠佳,如果手术切穿了角膜,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散光,且难以通过配镜解决。
同时,眼球被切了很多刀,伤口终生不稳定,在外伤时容易发生眼球破裂。过多切削角膜可能导致炫光等异常视觉干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的出现,也会给RK手术后的患者带来困扰。
杨银萍表示,对于已经接受RK手术的患者,如果视力欠佳,可以配镜治疗。如果出现了白内障,可以行白内障手术,选择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配镜。
对于角膜散光很大的患者,可以通过散光矫正型晶体或者松解切口来降低角膜散光,提高视力。
杨银萍也建议接受过RK手术的患者,至少到医院查一次视网膜,及时治疗高度近视的视网膜病变。平时也要注意避免眼外伤。如果视力下降,应及时检查是否有白内障。如果需要手术,应谨慎选择功能性晶体,优先选择单焦点人工晶体。
刘磊表示,1995年出现了准分子手术,当时的患者中,有10%-20%的人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但自从飞秒激光和晶体手术出现后,二次手术的概率就下降到了千分之一。
从法律角度而言,如果患者在进行近视手术后,视力没有达到预期,很难通过法律鉴定或医疗赔偿索赔。
对于打算做近视手术的人,刘磊建议:第一,要理性认识近视手术,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手术是绝对会成功的;第二,要选择好医院和好医生,不要相信“保证术后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话;第三,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做完近视手术也不等于进了保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