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乡获得认证有机食品品牌2个、有机农产品基地2个、绿色农产品基地1个”“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1个、省级森林乡村3个、州级美丽村庄1个”“投资20万元新建了左门乡肉牛冻精改良站2个,配备了4名技术人员”“每年有效为有生产线的两个行政村分别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左门乡把产业兴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立足高寒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养牛传统习惯,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因地制宜培育“牛产业”,用心用情念好“牛字经”,真抓实干培育“牛经济”,全力推动肉牛产业“牛起来”。

左门乡因地制宜培育“牛产业”,全力推动肉牛产业“牛起来” 供图

2021年,全乡1084户群众共有肉牛养殖户689户,养殖覆盖率达63.5%;存栏肉牛8826头、出栏肉牛2630头,率先在全县实现人均存栏数达到2头以上,人均养殖肉牛收入达1.5万元以上,人民群众通过发展“牛”产业,过上了“牛”日子,肉牛产业发展劲头“牛气十足”,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因地制宜选择“牛产业”牢牢抓住发展“牛鼻子”


(资料图片)

大抓绿色发展。直面辖区属于姚安县饮用水大麦地水源地保护区、花椒园自然保护区、渔鲍江流域国家水质保护等发展矛盾,乡党委围绕发展“牛、花、菜、果”四大主导产业的政策机遇,因地制宜确定以万头肉牛、千亩魔芋、千亩山药、千亩蔬菜的“万千工程”的产业发展思路,主打绿色、生态两大品牌,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之乡,成效初显。通过绿色引领,全乡获得认证有机食品品牌2个、有机农产品基地2个、绿色农产品基地1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个,绿色产业发展劲头十足。

大抓促农增收。把促农增收作为产业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肉牛产业劳动力投入少、市场效益好、粪污还田利用率高的实际,充分论证调研后,确定全力培育发展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推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广泛激发全乡人民养牛积极性,动员广大群众发展肉牛养殖,营造全乡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浓厚氛围。组建工作专班,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对农户进行宣传讲解、养殖培训,为群众发展肉牛产业指出了路子、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有效解决了群众“怎么养”和生态保护压力下“养什么”的问题,精准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大抓生态保护。把生态保护作为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绝不因为发展肉牛养殖影响生态环境。投资350万元实施苤拉村整村污水处理项目,对5个村民小组140户农户全覆盖实施户厕改造、畜禽粪污和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确保污水不外流。建立健全“户分类、组收集、村清运”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机制,不断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推行养殖粪便还田利用机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0.7%,获评“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1个、省级森林乡村3个、州级美丽村庄1个,实现了肉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利双赢。

用心用力念好“牛字经”推动产业发展“牛气足”

盘活沉睡闲置资源破解“养哪里”的难题。根据现行土地政策,全乡基本没有可建盖牛舍的土地,极大制约了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左门乡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全乡闲置房屋使用率较低的情况,积极宣传动员200多户肉牛养殖户自行出资,采取自建或租借方式将村内废旧烤房、猪厩改造为牛舍达1.6万平方,使房前屋后的闲置房屋得到有效利用,真正做到节约集约土地,既高效利用了破旧闲置房屋,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盘活了闲置房屋这一沉睡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又破解肉牛“养哪里”的难题,有效破解了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土地制约瓶颈。

强化科技培训推广破解“养不好”的难题。邀请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科技人员到村开办肉牛养殖专题培训班,培训主导品种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鼓励差异化育肥模式,在肉牛产品的形式、质量、特色上提高市场竞争优势,通过培训每户农户至少有1人掌握了肉牛养殖技术,95%的养殖户都成了肉牛养殖技术的行家里手。围绕“改品种、增产量、保质量、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在州畜牧科技推广站的扶持下,投资20万元新建了左门乡肉牛冻精改良站2个,配备了4名技术人员,开展上门服务,西门塔尔、安格斯等高端特色品种得到全面推广培育,小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极大降低了配种成本,提高了单胎受精率,缩短了出栏时间,小牛也能卖上好价钱,切实提高了肉牛产业综合生产效益。

资本注入信贷担保破解“没钱养”的难题。为解决部分群众养殖意愿强但无前期投入资金的困境,积极争取金融信贷部门支持,政府主动担保,注入撬动资金,开发门槛较低、利率低的信贷产品,以存栏5头以上养殖户为重点,加大信贷户均10—50万元担保信贷金融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免担保、低利率乡村振兴金牛贷328户680万元,有力解决了养殖扩大养殖规模资金不足、养殖存在后顾之忧等问题,增强了农户想贷、敢贷、能贷的信心,达到了银行愿贷的效果,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互利互赢。

价格保险全面兜底破解“不敢养”的难题。探索完善“肉牛+信贷+保险”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试点措施,引导农户对能繁母牛按照每头5000元的保额进行自愿投保,保费率为3.2%,政府对投保能繁母牛每头给予100元的财政补贴,农户自筹60元,以降低能繁母牛养殖中因疾病、自然灾害等导致死亡的养殖风险服务。为全乡3800多头能繁母牛全部购买了养殖保险,降低了群众养殖风险,增强了群众养殖信心。同时引导养牛户对存栏的肉牛采取自愿自主、自费估值投保等方式购买肉牛保险,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切实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千方百计培育“牛经济”牛气冲天过上“牛日子”

饲料加工抱团集聚发展促增收。结合左门乡种植业主要以玉米为主,玉米秸秆闲置废弃严重的实际,为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开辟更多增收门路,让农民更多受益。成立了左门乡肉牛养殖合作社,争取上级部门在苤拉、地索两个行政村购买青储饲料捆打捆包一体机2台,组建青储饲料加工销售生产线2条,在全乡范围内以100元每吨的价格对玉米秸秆进行收购价加工打包存储,每亩玉米秸秆采摘玉米后还可增收500—600元,进一步延伸了玉米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加玉米种植户增收渠道,实现了“变秆为肉、变废为宝、变资源为经济”。

订单配送饲料降低成本促增收。合作社收购加工后储存的青储饲料,以每公斤0.4元的成本价格对辖区内养殖户根据需求进行订单派送,年均配送达3.5万吨,极大降低了养殖户饲料购买成本。同时对于养殖户本身就有玉米种植的农户,合作社采取以每斤0.1元收取养殖户加工费形式帮助养殖户打包达3万吨,在降低养殖户养殖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同时,每年有效为有生产线的两个行政村分别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现了富民强村的发展目标,极大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村两委无钱办事的问题。

牛粪还田发展绿色种植促增收。所产生的牛粪当天通过农用车运输到田间地头,全部作为农家肥使用到冬桃、红梨、山药、魔芋等特色种植业和经济林果上,既极大降低了农户发展种植业的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全乡1.3万多亩经济林果挂果率和成熟度及特色种植业的品质,极大增加了养殖户收入,走出了一条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肉牛业发展新路子,肉牛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今后,左门乡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持之以恒把肉牛产业培育成为带动全乡4400人民群众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者、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排头兵,用“牛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牛动力”!

云南网记者张正通讯员李桥旺摄影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