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云南人爱米线不会有人反对吧?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甩米线”都是解决就餐难题的最佳选择,是云南人的挚爱一味。
官方对米线的爱也很直白,近日在一场云南省委组织部指导,云南省商务厅主办的云南米线入沪专场推介会上,将云南米线界定为“云品”的典型代表。蒙自市则在12月17日宣布,将从12月30日起,举办长达一个月的“蒙自·过桥米线节”。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关于米线的表达中,都满载着喜爱与期待,这也引出一个疑问——云南人人都爱的米线,到底被“吃”出了多大的产业?
(相关资料图)
“吃”出来的数字
关于米线产业的总体规模,是一个难觅的数字。
可参考性较高的数字来源于今年8月份的一场过桥米线产业发展座谈会,云南省过桥米线协会在会上给出了保守预估:云南的米线加工规模为150亿—200亿元,米线全产业链(不包括配套及衍生产业)总产值预计为450亿—600亿元。
单看这个数字很难理解,我们来做个对比。
云茶产业,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071.1亿元;云花产业,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034.2亿元;云蔬产业,2021年产值近1000亿元;云果产业,2021年产值达505亿元。
粗略地看,米线产业产值约为云茶、云花、云蔬的一半,与云果在同一产值区间。显然,米线是“云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品类。
当然,这庞大的产业背后,离不开每一个“吃货”的给力支持。
爱米线的“吃货”遍布全国,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昆明、重庆、西安、成都、郑州、济南、沈阳、广州和深圳等15个城市中,已经有63513家米线店。其中,重庆超过1万家,竟然比昆明的米线店还多。
云南米线的“忠粉”不只在国内。2019年出口的云南米线在亚洲所占比重达到55%以上,其中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出口量占了近30%;同时云南米线产品还出口到以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
怎么样,以后谈到“甩米线”,是不是更有底气了?
螺蛳粉的“新挑战”
这两年,云南米线猛地与柳州螺蛳粉“撞”到了一起。
集“酸、爽、鲜、辣、烫”五味于一体的柳州螺蛳粉从2020年开始走红海内外,在疫情防控期间受到广泛欢迎。2021年,柳州螺蛳粉年寄递量首次突破1亿件,成为全国仅有三个突破1亿件单品之一,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501.6亿元。
螺蛳粉的走红,让云南米线面对不少质疑,核心关注点在标准化生产、便携式包装、品牌建设等方面。其中,提得最多的是品牌建设,在与螺蛳粉的对比之下,这似乎成了云南米线的隐疾。
对于差距,部分行业人士并不讳言。云南米线产业发展促进会发起人、云南易和润滇米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青洪曾对媒体表示,“目前,全省米线行业处于小、散、弱的局面,形成品牌效应的商品只有‘马老表’,对比螺蛳粉有超过3000家品牌,云南米线的品牌屈指可数。”
正视差距的同时,也应看到差距背后的原因是多元的。品牌建设不仅需要行业整体进阶,还需要设计、营销、广告、管理咨询等多个行业的共同支持。要提升、改进米线行业,甚至形成全国性品牌,需要的不仅是观念、技术,同样还需要时间、契机。
品牌建设“新势力”
12月17日,身着运动装的蒙自源创始人李红伟出现在广州天河区萌芽1968创意园,参加蒙自源“门店突破1000+庆典”。
庆典现场的空间并不大,十来张桌子挤在一块儿略显局促。但这完全不影响庆典的价值——蒙自源历时21年,成为云南米线行业中首个突破1000+门店的品牌,这也意味着云南米线在品牌建设中踏出了坚实一步。
细细数来,云南米线品牌可谓三分天下:一是以熙楼、青和·唐会、建新园等为代表,深耕云南本土市场的品牌;二是以蒙自源、十秒到、刀小蛮等为代表,在云南以外地区拓展的连锁米线品牌;三是以云海肴、彩泥·云南菜等为代表,主打云南菜的云南餐厅,米线只作为其中的一个菜品。
面对新品的挑战和市场的变化,每个类别的品牌都在做探索和尝试。比如,建新园景星店推出“前店后厂”经营模式,让消费者能看到熬制汤底的过程;阿香米线不断上线米饭套餐、刀削面、土豆粉、南昌拌粉等新品类;云海肴的大厨们则变身“餐饮界李佳琦”,在直播间内教大家炒三鲜米线。
除了传统品牌,“新”品牌也正在成长。在产品营销方面颇有优势的昆明冬冬食品有限公司于今年8月推出三款“咚咚云南米线”速食产品,宣布正式进入米线赛道。
在央广网的报道中,提到李红伟身上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长期主义。相较于盲目模仿“网红”螺蛳粉,坚持长期主义,结合自身优势稳扎稳打,或许是更适合云南米线的选择。
云南米线CP
云南与米线的CP,还能“在一起”多久?
发出此疑问的观察者们,常以云南米线品牌有许多“非云南”元素为论据。如十秒到诞生于杭州;刀小蛮创办于北京;李红伟虽出生在云南,但蒙自源创立地在东莞;被香港人“吃”上市的谭仔米线,创始人祖籍在湖南,和云南相距甚远……
看似有理,但若从品牌文化、主打品类、广告宣传来看,上述品牌无一不与云南相关。以十秒到为例,云南过桥米线截至目前仍是其最重要的产品,“入口十秒仿佛置身云南”的广告语则凸显出它与云南的强关联。
跳出品牌,再看品类。好山好水育好米线,云南与米线的CP值仅靠自然优势就已很高。再加上云南与米线二者长达百年的文化交融,彼此照应、互相成就,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云南旅游,少不了一顿米线;漂泊他乡,思乡时更离不开一碗米线。
当然,CP值高和讲好CP故事,中间仍有距离。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特邀副会长李晓林就曾表示:“靠云南米线无法撑起一家门店,也说明它在文化塑造上做得还远远不够。”
深度捆绑米线与云南的文化资源,讲好云南米线的故事,未来,云南米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策划/撰文:和晓设计:张艳萍综合自央广网、云南网、昆明日报、红餐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