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云南网讯(记者赵岗)记者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约81%,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鸟类从89种增加至175种,现有鱼类26种。
滇池湿地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自2008年起,为加大对滇池湖滨区域的保护,昆明市启动了以滇池外海环湖湿地建设工程为核心的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退塘、退田、退房、退人,还林、还湿、还湖,护水)生态建设工作,完成退塘、退田4.8万亩,退房233万平方米,退人3.2万人,累计拆除沿湖防浪堤约90公里,按照“人工干预最小化、自然恢复最大化”的原则,共建成以湿地为主的滇池环湖生态带6.29万亩,恢复了水陆交错的湖滨生态结构。
滇池湿地
经过十多年的生态修复工作,滇池湖滨已初步构建出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的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且喜清水的水生植物如海菜花、苦草、轮藻、马来眼子菜、穿叶眼子菜等重现滇池,土著鱼类恢复至6种(滇池金线鲃、滇池高背鲫、泥鳅、侧纹云南鳅、银白鱼、云南光唇鱼),滇池特有种——滇池金线鲃的濒危状况得到缓解,有彩鹮等9种以上国家级珍稀、濒危和保护鸟类在滇池及湖滨活动。
同时,为推进滇池湖滨生态建设和管护工作的有序开展,2018年以来,昆明市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滇池湖滨湿地监测规程》《滇池湖滨湿地管护规程》等7个地方标准,填补了昆明市湿地设计、建设、监测、管护等方面的空白,规范滇池湖滨湿地建设及管理维护。其中,《滇池湖滨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地方标准是国内首个关于水鸟栖息地的修复标准,《滇池鱼类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修复》地方标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滇池土著物种保护。
滇池湿地是生态绿色屏障和水陆间的有效缓冲区,是城市里的保护地,也是城市里的自然学校。自2020年起,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滇池湿地公众教育活动,通过湿地生物多样性探索、湿地生态体系学习、湿地观鸟活动等形式,充分发挥湿地的科普教育功能,积极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湿地、亲近湿地、珍爱湿地,让湿地真正成为市民群众共建共享共护的绿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