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三塘乡连城村结合区域实际、气候条件等,大力发展草乌种植,开出乡村振兴致富“良方”。

连城村地处泸西县高海拔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过去主要以种植包谷、洋芋、小麦、荞子等传统作物为主,群众增收难。近年来,连城村党组织积极探索,努力寻找促农增收的有效渠道。通过跑市场、访企业、深研究,并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和土地情况,选定草乌、重楼、半夏等中草药种植,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乌种植。

草乌,又名药羊蒿、鸡头草,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党组织和党员带领下,连城村11户党员带头发展产业,从野外引进草乌种子,在各级专家指导帮助下,用一年时间对草乌种子进行驯化栽种,获得成功并推广种植。

然而,在草乌刚开始上市出售时,由于技术及品质限制等原因,一公斤草乌只能卖到3块钱,群众收入并不乐观,种植意愿有所降低。之后,村组干部加大宣传力度,党员入村入户进行讲解,做好托底稳控工作。县级相关部门每年都派人到连城村进行种植、管理、初加工等技术培训,做好品质提升、销售知识普及等工作。积极发动村民相互交流经验、提高种植技术、探索经营模式,一步步将草乌种植产业发展壮大。

目前,当地有100余户人家栽种草乌,面积达600多亩。去年,草乌亩产达到100公斤左右,按照等级不同,全年总计为农户增收48万元至66万元不等。

以此为缩影,三塘乡近年来立足实际,围绕“药”字下功夫,大力推行党员与群众“1+N”模式,由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发展中草药产业,成立中草药协会和协会党支部。

全乡陆续发展三七、重楼、草乌等中草药种植2000余亩,党支部积极推广“支部+协会+企业”的产业运作模式,与云南白药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中草药收购价格。去年,全乡中草药行业总收入超过2000万元,有力促进乡村经济增收。

云南网记者饶勇通讯员冯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