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明媚,抢抓农时,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满是农人忙碌的身影;

“一生之计在于勤”,背起行囊,跨越千山万水,浩浩荡荡的务工大军成为了春天里一道最具活力的风景。

不负“农时”不负春,就业“春风”吹过来。


(相关资料图)

2022年12月28日,云南省启动2023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旨在努力改善务工人员的就业结构,提升其就业质量。至“百日行动”结束,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将达到1569万人以上。

在为期100天的百日行动即将圆满收官之际,云南网记者跟随“务工滇军”寻春的脚步,见证他们背起行囊、奔赴远方的勇敢,聆听他们向阳出发、双向奔赴的美好,守护他们为梦而行、不负韶华的坚毅。

这个春天,从高原到平原、从田间去工厂、从“有路”到“有家”……他们,是最靓丽的春日限定风景线。

“工作站最忙的时候,我每天至少要接七八十个电话。”

“去年,有一对巍山夫妇在福州先后看了六七家企业,才找到心仪岗位。”

“今年,‘大理号’航班包机5趟,合计专机转移283人,其他渠道大约转移820人。”

……

山海相望,情意绵长。云南与福建相隔千里,因东西部协作而相识相知相伴,在双方人社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的劳务协作“连心桥”拔地而起。

这座“连心桥”上,有无数“娘家人”为外出就业人员群体“保驾护航”,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人社局福州市劳务工作站负责人范礼莉便是其中一员。

他们是“娘家人”,主动服务、风雨无阻;

他们是“调解员”,排忧解难、帮助维权;

他们是“暖心人”,嘘寒问暖、精准帮扶;

他们,一路向东,助力“铁杆庄稼”开出“幸福之花”。

“大理州人社局福州市劳务工作站已成立五六年,大理州已将福州作为重点劳务输出地。”范礼莉告诉记者,劳务工作站在滇闽劳务协作中发挥了桥梁作用,这座桥连接企业、政府部门、务工人员三方,为大理籍在福州务工人员联系就业岗位,提供权益维护、困难帮扶、人文关怀,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指导,让乡亲们职业道路越走越宽广。

派驻到福州市劳务工作站之前,范礼莉一直从事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相关工作。换了新地方、新岗位有何新感受?她答道,“现在深入基层,走到一线,更了解老乡们的困难和需求。”

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而言,岗位需求自然是第一位的。因此,范礼莉和她的同事们全力摸排就业意愿,挖掘优质岗位,推动两地精准对接,精准匹配劳动力与岗位信息,尽可能地满足求职和用工双向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同时,劳务工作站在日常工作中还会遇到不少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娘家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范礼莉举例道,“以食品制造业工作人员来说,沿海城市涉及海鲜加工,但很多大理老乡闻不惯海鲜味,这就需要及时帮他们调整岗位。还有云南和福建的饮食差异较大,我们也会提前和企业打好招呼,协调一下食堂能否按照云南口味提供菜品。”

目前,大理籍在福州务工人员主要就业工种集中在纺织业、食品制造业、汽配、电子等产业,用工地区主要集中在福州的长乐区、福清市、闽侯县等。福州市下辖6个区、6个县、1个县级市,均分布着大理籍务工人员,“最远的区县,有时候开车过去要2个小时左右。”范礼莉说。

随着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工作站第一时间建立了大理在福州的务工微信群,并在各企业预留了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方便老乡第一时间能够找到“娘家人”,对于大理籍务工人员所反映的情况,也及时给予解决。

“其实,最难的是很多人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比如,如果发生了工伤,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所以,我们借助线上线下不同渠道,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为了提高外出务工群众法律意识,增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劳务协作站为外出务工人员精心备齐了“法律行囊”。“我们做了很多普法知识小卡片,还经常去企业,举办普法专题讲座。”范礼莉举例道,针对务工人员之间的相互借钱,遇到维权困难等问题时,工作站开展了借款问题法律相关知识普及,特地做了一个借款小贴士。

不难看出,“连心桥”上的“娘家人”,不仅要关注外出务工人员切身问题,及时跟进他们在外地工作和生活上的大事、小事,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另一方面,还要尽力帮助家中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协助解决家中困难,让他们放心在外工作无“后顾之忧”,确保他们“来得了、留得下、稳得住”。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漾濞有个老乡来榕务工,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是家里的主心骨。老婆患有抑郁症,一开始很不放心他出门,经常容易情绪激动。去年春节期间,我们特地去看望她,告诉她老公在这边工作很好,让她放心。”范礼莉说,现在他媳妇经常给我打电话,了解她老公的情况,她老公在福建上班也很安心。

今年,是范礼莉派驻到大理州人社局福州市劳务工作站的第三个年头,她向记者分享了今年工作站的主要任务:“开发新增就业岗位、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回访企业和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好稳岗服务。”

被问及今年有怎样的小心愿,她说,“作为乡亲们‘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娘家人’,让乡亲们‘出得去、留得下、干得好’是我的职责所在。我衷心希望,老乡们能够开开心心地出门来上班,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

策划:杨萍

记者:牟燕红杨萍龙彦

设计:李佳颖

编辑:郭建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