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民县深耕“美丽经济”升级“昆明后花园”

5月以来,“走,周末去富民摘杨梅……”成了昆明人邀约外出游玩时最常说的话。每年四五月份的昆明市富民县很“热”,一到周末,前来采摘樱桃、杨梅的游客数不胜数。如今的富民县正在大力推动农旅、文旅、康旅融合,不仅让“昆明后花园”这块旧招牌有了新内容,还成为富民县乡村振兴的一把“新钥匙”。


(资料图片)

富民县永定街道石桥村(资料图)。新华网发(富民县委宣传部供图)

“空壳村”变“网红村”

富民县永定街道石桥村距离县城7公里,昆禄公路傍村而过,虽然有区位优势,但过去的石桥村很贫穷,村容村貌脏、乱、差。“因为我们村子是在半山坡上,居住在高处的村民会把垃圾丢下来,吵架矛盾司空见惯。”村民徐建昌说,再加上村民收入仅靠种植、养殖,村子土地流转困难,村集体资产薄弱,石桥村当时是一个实打实的“空壳村”。

如何利用区位优势让村民的生活变好,村容变美?2013年,石桥村尝试做了首个集体经济项目——石桥村级农贸市场,组织村民入股,入股村民每年可参与分红。凭借着区位优势,农贸市场做得红红火火,周边村镇的人都会来这里进行农产品交易。这一尝试也让石桥村的村民第一次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的红利。

2014年,石桥村又种植了八亩草莓,通过采摘体验及水果直售的方式带动村子经济发展。看到了实际的变化,村民也积极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当中。之后,石桥村又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观光花海,种植食用玫瑰、油菜花等8个品种;种植李子观光采摘基地100亩。冬采草莓、春摘樱桃、夏尝杨梅、秋吃红李,玫瑰入馅制作成鲜花饼,一年四季有物产,石桥村的日子开始“甜”起来。

南西桥旅游公司建设的休闲场所(资料图)。新华网发(富民县永定街道供图)

日子变好了,想法也多了。2015年,石桥村党员带头带动50余户村民共计入股510万元,成立了富民南西桥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西桥旅游公司”),建设集旅游接待、会务服务、餐饮小吃、温泉游泳、户外拓展、特色林果采摘为一体的休闲场所,徐建昌任公司董事长,依托石桥村的农业和生态资源,带领村民谋划产业、开拓市场。

“公司运营以来,单日游客接待量最高达到了600多人次,日营业额最高达到15万元。”徐建昌说。2020年,石桥村再以集体闲置土地、项目资金折价300余万元入股南西桥旅游公司;自2021年起,村集体实现闲置资源盘活并增加股份收入,村集体收入扩大,在预留村集体公用经费后,村集体收益可以向村民二次分红。

“现在村民日子好了,不仅能享受分红,平常还在公司工作,目前公司有60多人都是当地的村民,每年工资总额200多万元。”徐建昌说。

石桥村村民开设的民宿(5月22日摄)。新华网刘奕摄

经过几年的发展,石桥村自身内涵不断丰富,2019年以南西桥旅游公司旅游文化服务产业为支撑,依托石桥村区位交通、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经过上级多次考察,石桥村被确定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六个实验区之一。

如果之前的石桥村是从穷到富,那自从被确立为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后,石桥村就开始了变美的历程。通过实验区项目资金,石桥村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村内美化、七彩花海景观、照片墙安装等建设内容。此外,石桥村还制定了包括村民自治、村党支部党员联系户制度、村集体“三资”管理、环境卫生保洁村民自治规章制度,对村内事务进行全面管理。

如今,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屋外种满各式花草,村子墙体画上了彩绘,石桥村也从当年的“空壳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赤鹫镇樱桃成熟挂满枝头(4月10日摄)。新华网徐华陵摄

小山村打造半山田园综合体

提起富民县赤鹫镇,昆明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樱桃。每年四月,“来赤鹫摘樱桃”就是昆明人最常见的周末休闲活动。赤鹫镇永富村,作为典型的山区村庄,过去也是穷、脏的代名词。

“之前,我们村就靠种点水果、养猪养牛生活,虽然靠着螳螂川,自然环境好,但是来旅游的人不多,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永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成云介绍,2014年,永富村通过土地流转,改变以往小、散的水果种植现状,开始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樱桃、杨梅、杏子、桃子等水果,并通过定期农业培训、科技讲座,让村民变身“种植专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今年由于雨水少,杨梅产量不如往年,但价格却是以前的两倍,目前我们村每天销售出去的杨梅将近15吨。”李成云说。

名声响了,企业也来了。位于永富村的半山耕云就是一处独具特色的休闲农庄基地,其核心区占地1070亩,总规划16700亩,已经建有餐饮体验区、精品民宿区、传统织布文化馆、半山堂、民族团结广场、半山书院、传习馆等设施,并开设了26个特色鲜明的主题研学实践班和35个农事体验项目,每年定期举办樱桃节、杨梅节、蔬菜园艺博览会等活动。

半山耕云商务副总经理任党会介绍,半山耕云是依托富民县赤鹫镇,由政、企、农三方合作打造的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创意产业、自然教育、康复养老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到正宗的农家特色菜,还可以参与插秧、种菜、织布、打铁、碾米、做豆腐等农事活动,也可以参加建筑测绘、书画艺术、天文地理观察等活动。

小朋友在半山耕云进行插秧农事体验活动(资料图)。新华网发(赤鹫镇政府供图)

与传统的休闲农庄不同,半山耕云建设之初就走向了农文旅融合的路子。依托赤鹫镇永富村等村子,半山耕云于2012年开展亲子营,开设了农事体验项目,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深刻体验插秧、灌溉、喂养等农事。2017年,在农事体验的基础上,半山耕云挖掘永富村的文化资源,先后改建修缮了“滇式一颗印”老四合院,寻找聘请做豆腐、做糖人、做腐乳等传统食品的手艺人以及农村厨师,将农业和旅游有效融合。2020年,半山耕云再次开启了一次重要变革,经过战略布局和业态调整,真正开始了“三旅”融合的新型发展道路。

据介绍,通过和种植大户、高校、科研院所联动,举办蔬菜园艺博览会;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学生农事体验活动;和各个村委会成立合作社,推动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和村民签订合同,解决农户就近就业问题;建设富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昭和饶觉席那》传习馆等举措,2022年,半山耕云接待游客26万人,其中旅游业态收入670万元,产业业态收入800余万元。

半山耕云苗族织布坊(资料图)。新华网发(赤鹫镇政府供图)

41岁的张美英是赤鹫镇筲箕凹村人,从小跟着家人学习苗族传统织布技艺。2017年以来,张美英在半山耕云景区担任织布师傅,为前来研学的小朋友讲授苗族传统织布技艺。赤鹫镇龙发新村的王之中已经78岁,有数十年的打铁经验,半山耕云开业后,王之中在这里担任打铁班的老师,向孩子们演示人工打铁的流程。每次上课,王之中都会教孩子们打一些简单铁具。

“半山耕云运营以来,我们聘请了不少手艺人,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向游客介绍展示了这些传统技艺。目前,在半山耕云工作的村民超过300人,每年工资总额近560万元。”任党会说。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赤鹫镇永富村依托半山耕云成功入选。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富民县通过几年来的探索走出了结合实际又独具特色的“三旅”融合道路,通过旅游串联起富民县自然、生态、文化、农业等优质资源,展现出富民县的山川美、水域美、人文美。2022年,富民县完成旅游接待人数330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7.5亿元;今年一季度完成旅游接待人数101.5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2.31亿元。(康静刘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