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若铁路沿线沙漠风景


(资料图)

门前的大黄狗叫过三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塔提让镇二苇场放羊的安外尔·麦木提敏老人早早搬出凳子,坐到了自家院前。

沙尘缭绕的天难得放晴,太阳一登场就金光万丈,沙尘天后,且末的天空总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安外尔瞅着自家的羊,不时扭头向路口张望。

羊群蹚起的烟尘中,有人赶着羊越走越近。“杨警官,热合麦特(维吾尔语,意为谢谢)!”安外尔热情地打着招呼。

民警看望生活困难牧民。

二苇场只有老人一户人家,几天前放羊时崴了脚,吃饭生活就成了难题。老人想起有次帮忙找羊的铁路民警杨斌留了电话,就试着拨了过去,兴许他能帮帮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杨斌和线路民警王刚就专程带来了蔬菜、挂面和一瓶消肿化瘀的红花油。

“没想到还有人在意我。”安外尔几度哽咽,不停地握住杨斌的手表达自己的心情。

“你们放心,我再也不到铁路边放羊了!”

民警开展铁路沿线安全巡视检查。

阳光斜照在沙地的红柳上,一串串鲜艳的红,燃烧着且末的天空,也温暖着安外尔的心。

从安外尔家出来后,杨斌和王刚继续前往且末治沙站开展铁路线路安全检查,杨斌边走边说:“别小看帮扶群众,群众工作是基础。以心换心,大家都帮忙盯着铁路安全,我们就能最早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

杨斌是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且末站派出所(以下简称且末所)副所长。2022年4月16日,和若铁路正式开通前两个月他就与战友们来到了这里,守护着297.8公里铁路线路的平安畅通。由此,一幅幅警民鱼水的温暖画面就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画卷中展开。

老人侧过脸“呜呜”哭了起来

“一场风沙,就‘刮走’几个年轻人。”

说的是且末县。

且末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三面环沙,沙漠面积占全县行政面积的近百分之四十,是国内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经历30多年的治沙工程,如今且末虽然已经没有了上世纪80年代沙尘暴起时,即便紧闭门窗也会遭遇“一碗米饭半碗沙”的窘况,但是在别处春意已浓、繁花盛开的最美四月天里,且末依旧一片灰黄。全年浮尘、扬沙、沙暴、大风日数达146天。

由于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再加上交通不便,这里一度人才流失严重,但凡有点门路的年轻人都跑到外地讨生活。偏偏有一群铁路公安民警逆向而行,从740公里之外的库尔勒市豪情满怀地投身到这里建功立业。

民警查看铁路线路防护网安全门是否牢固。

和若铁路的正式开通结束了南疆且末等5个县不通火车的历史,极大便利了沿线各族人民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带动南疆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民警身上的重担不言而喻,在这场考验中,初来乍到的民警们不但要尽快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建设警营,还要迅速铺开工作。

“当年下西延(1999年通车运营的库尔勒至喀什铁路被称为南疆铁路西延线)时一穷二白建立新所的时候我都过来了,现在条件比当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风沙大点儿怕啥。”已经入警28年的所长卫勇曾在新和、皮山等车站派出所工作十余年,恶劣的环境见过太多,但是初到且末的他还是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

来且末当天,沙尘暴给大家来了个“下马威”。天空毫无征兆地昏暗下来,能见度不足一米,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土味儿,刚打扫干净的地面分分钟落下一层沙土,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民警们灰头土脸地在刚卸下车的家具堆中坐着,除了风声再听不到其他任何声音。

大风一场接着一场,民警们不同程度地出现嘴唇干裂、嗓子肿疼、鼻子流血,大家的声音变得嘶哑……大风不断在考验着他们的意志,没人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直到一位白胡须老人的到来,才让民警们的心平静下来。

“那是在和若铁路开通前半个月,站前广场还在建设,水泥地都没有。我们发现,总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在火车站跟前转悠,疑惑不已的我们就去询问原因。”民警李栋说:“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的场景。”

老人说:“火车啥样子?我们且末是不是真的要通火车了?”

得到肯定回答后,老人侧过脸“呜呜”哭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亚克西!亚克西!(维吾尔语,意为好)”

据当地人讲,以前从且末到库尔勒需要乘坐17个小时的大巴车,花费320元,中间车辆需要在塔中镇加油休息3个小时。人坐在封闭的大巴车里,行驶在起起伏伏的沙漠公路上,就像一叶小舟颠簸在大海里,五脏六腑都快要被抛出来,年纪大或者容易晕车的人要出一趟门难于登天,年轻人一出去就不想再回来。

看着老人,民警们的心中一阵酸楚,一股力量由心底升腾。既然无法改变自然环境,那就与它抗争共存吧。

民警在铁路线路安全巡视工作途中倒出渗入鞋中的细沙。

扶犁开沟、躬身植树、挥锹填沙、换土选苗……全所民警忙得热火朝天,大家抢着干、比着干,劳动过后,派出所门前一排排整齐的馒头柳延伸开来,缓解风沙。

所有工作从一张“白纸”开始

民警开展铁路线路安全巡视检查。

牧民祖祖辈辈都是散养放牧,早上把羊群赶出去,晚上再赶回家,期间羊群是失控的,很容易出现牲畜进入铁路防护网的问题。对于铁路民警来说,提高老百姓的铁路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所有工作从一张“白纸”开始……

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且末站派出所民警来到且末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7名民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打印500份,发放给各单位、各部门及乡、镇、场的办事人员。

“只要与铁路有关,任何事情都可以给我们打电话。”这句话,民警们重复着。

开展防诈骗宣传、铁路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宣传……民警在巡查线路期间除了完成好这些工作,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与村民的沟通联系。

民警向和若铁路附近的群众开展铁路安全法治教育。

多交一个好朋友,查找隐患时就多一双眼睛。且末站派出所副所长杨斌把普法宣传落实到每一个人,访牧户、进学校……在村民心里,说话带着点甘肃腔调的杨斌专业精干、亲和力强,是位信得过的警察。在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牧民们自发当起“义务护路队员”。

从一开始毫无铁路安全意识,到后来放羊时主动远离铁路防护网,再到现在主动帮助民警护着铁路,只要发现有人在防护网前放羊就立即打电话“报告”……看着逐渐转变的村民,工作虽然辛苦,但民警们乐在其中。

今年2月,因村民烧荒导致铁路防护网外燃起8处火点,最近的一处距离铁路仅有8米,干枯的庄稼引燃四周的杂草,火势迅速蔓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

正在英吾斯塘乡吐排吾斯塘村区段对线路进行安全巡查的民警王刚及时发现,并通知村支部书记和工务部门一起扑灭了大火。

“治沙站里多了位民警,心里踏实了许多。”在巴州瀚海绿洲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马洋洋看来,浇水时常常能遇到民警,不仅能及时有效化解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还能为他们近距离提供便民服务,对企业留住员工有很大帮助。

民警驱赶在铁路线路防护网附近觅食的羊群。

平常除了巡逻检查,民警们还要护送转场的羊群过铁路涵洞、帮助驻守水源井的工人捎买生活用品……

严酷的自然环境见证着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谊。

我就留在这守着“和若”

初春时节,是东南风刮得最凶的时候,杨斌带着线路民警王刚和辅警艾则买提一头扎进茫茫沙漠中。

大风中,铺天盖地的黄沙聚起,沙子打在脸上生疼,直往鼻子、耳朵里钻。

他们要重点巡查和若铁路依木拉克特大桥,查看防护网内有没有漂浮物,还要仔细观察防护网是否完整、周边有无危及线路安全的各类风险,遇见赶着牛羊的牧民还要多嘱咐几句“不能在防护网边上放牧”……

在这号称“死亡之海”的沙海中,除极少量植被外,到处是金光灿灿的沙子,连绵起伏,广阔无际。

民警在和若铁路依木拉特克特特大桥开展安全巡视检查。

踩着松软的黄沙,向沙漠深处的铁路走去,两条绿带掩映的铁路穿越沙漠、戈壁、梭梭,延展至黄沙尽头。举目望去,在阳光照耀下,像一幅巨大而厚重的油画,悬挂在天地之间。

天气说变就变。转瞬间,漫天黄沙汹涌而来,将正在巡查线路的民警们裹挟其中。

天地一片昏黄,一列火车满载货物,安全驶过和若铁路依木拉克特大桥。王刚搓搓手,再次查看桥下应急逃生通道门锁是否松动,确认没事,这才顶着狂风驱车返回派出所。

王刚日常工作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和若铁路依木拉克特大桥进行安全检查。

“天气热了,‘驴友’增多,有些人喜欢躲在桥下生火做饭,有安全隐患。”王刚说。一阵风吹过,尽管感觉整个人都在晃,但他心里很稳,因为肩上的责任很重。

原本王刚今年可以调到乌鲁木齐,可他说:“我想好了,不走了,就留在这里守着和若铁路。”

让“那遥远的地方”不再遥远

在且末,老百姓之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埋村屯,小风石头滚。”

在漫漫黄沙中,谋求绿色生存空间,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到这个时候,且末县的植树队伍都会如约来到这片沙漠,植出一片绿色。今年,且末所的民警们也加入了植树大军。

当地治沙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民警,梭梭树底下的沙子已经板结,形成了块状,减缓了沙子的移动速度。

火车开通后,辅警艾则买提告诉笔者:“原本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库尔勒学厨师,现在家乡通了火车,不少年轻人都纷纷回到家乡,现在我的朋友都羡慕我,都想来当警察。”

枣农库尔班·铁米尔说:“我家种了64亩有机红枣,过去铁路没通车时,买红枣的人少,红枣卖不完,价格也低。火车开通后人多了,红枣的价格翻了2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好收益,我有信心日子会越过越好。”

列车疾驰而来,正在铁路安全巡查的杨斌和战友们纷纷停下来向火车敬礼,在他们心里,这是在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有一群铁路公安正在守护着这条“幸福线”的安全畅通,让“那遥远的地方”不再遥远。(作者武陇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