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记者驱车从铜陵市区出发,向北越过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前往枞阳县城,沿途可见正在施工的项目、正在建设的长江大桥、风光秀美的风景廊道以及整洁干净的美丽乡村。从江南到江北,从城市到乡村,满眼盎然生机。

近年来,铜陵市优化重塑城市格局,坚持江南、江北跨江联动,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建成,一项项暖民心、增福祉的民生工程实施,一个个兴集体、富村民的特色产业兴起,描绘出一幅拥江发展、协同共进的崭新画卷。

补齐交通“短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构筑发展通道

一侧是已经投用20多年的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一侧是正在施工的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大桥主塔雄姿已见。记者在施工现场通过航拍镜头可以看到,两座大桥穿越时空、“凭”水相望。

“为确保大桥主塔如期封顶、锚碇施工按时完成,‘五一’假期,我们千余名建设者坚守工作岗位,抓生产、保节点。”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建设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于去年1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是铜陵建市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为铜陵更好地融入合肥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自身拥江发展、协调联动再“加码”。

从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施工现场再向北行驶,便来到了G347普济圩至枞阳段一级公路上。行驶其间,两边的村庄犹如嵌在一幅秀美的画卷中。

G347普济圩至枞阳段一级公路于2016年建设、2018年10月1日开放试通车,实现了枞阳县一级公路“零”的突破,也开启了铜陵江北区域交通提速发展篇章。

近年来,铜陵市针对江北区域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实际,加快补短板步伐。德上高速枞阳段、G237官埠桥至会宫段一级公路一期工程、乌金渡桥新建工程等建成通车;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江北港铁路专用线、S232会宫至白湖段加快建设;天天高速铜陵段、G330铜陵段一期等开工建设。

在枞阳县钱铺镇鹿狮村,一提起交通变化,当地村民的感受更为直接:“以前上山采茶、运毛竹只能靠一双脚来开路,现在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的产业也发展起来了。”

在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铜陵市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注重织密江北区域农村路网,推动形成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经过不懈努力,一批高品质的农村路、旅游路建成通车,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

两岸联动布局

提速产业发展

在枞阳县白梅乡东山村的白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垄垄刚种下不久的铜陵白姜。

“今年,村集体合作社种植了10亩白姜,还有6户村民加入到了白姜种植行列。”东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万晨存告诉记者,今年村集体和村民共种植了20亩白姜,预计能够产生25万元收益。

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的铜陵白姜,近年来伴着跨江联动的步伐,从江南“游”到江北,成为了枞阳县东山村、一心村、胜利村等多个村的特色产业。

产业跨江联动不仅体现在农业方面,工业方面也是如此。

在枞阳县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施工现场,项目施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共有数百名建设者坚守一线,抢抓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枞阳县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是铜陵市建市以来引进的首个百亿元重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0亿元、年利税5亿元以上。该项目是枞阳县推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也是铜陵市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基地的重要牵引性项目之一。

坚持城乡联动,促进区域共同发展。铜陵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推进县区协调、产业协作、创新协同,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区域全产业链联动的良好格局。

该规划在明确铜官区、义安区各自发展的产业方向和重点任务的同时,明确该市郊区要聚焦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建设绿色建材、光电信息、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明确枞阳县积极发展铝基新材料、绿色家居智造、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四大百亿产业”,打造长三角产业承接重要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和铜陵市副中心。

记者从今年的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该市将统筹市域资源,集中力量支持县区竞相发展,推动各县区拉高标杆、奋勇争先。

今年一季度,铜陵经济运行考评在全省排名大幅跃升;该市郊区、义安区、铜官区在全省排名均靠前,枞阳县也实现跃升。省政府办公厅此前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全省投资“赛马”激励地区名单,枞阳县成功上榜。

推进城乡统筹

持续改善民生

“我们这属于后山区,没想到也喝上了长江水。”打开水龙头,看着汩汩而出的自来水,枞阳县白柳镇古楼村村民李大爷喜笑颜开。

枞阳县位于长江北岸,此前却饱受饮水之困。“最初吃塘水,之后井水和塘水搭着吃,井打得浅,水质碱性重。再后来吃自来水,但是小水厂水质差、量不稳,水价也不便宜。”谈起过去的吃水问题,李大爷感慨道。

为了彻底解决群众饮水问题,2017年3月,枞阳县农村自来水并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并创新采用PPP方式解决了资金难题。2019年8月,枞阳县自来水公司水厂产能扩容完成,全县累计铺设主干管300多公里、支干管1000多公里。2019年底实现供水乡镇全覆盖,2020年完成到村到户全覆盖,至此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动脉”完全打通,结束了“住在长江边,不饮长江水”的历史。

2016年区划调整后,枞阳县困难群体保障等民生待遇全面提标与铜陵市级接轨。与之对应的是,打通了对外交通的“大动脉”,河湖堤防治理加固成效显著、防汛对江外排能力成倍提升、农村电网提档升级……

位于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水圩村的农家书屋内,几位村民正坐在桌前阅读,不时有人起身更换书籍。

“休闲养生、农业技术、历史文学等各类书籍齐全,只要有时间,我就来这里充充电。”村民李国安说,之前遇到生产难题,好几次都是从书中找到答案的。

“书屋的建成,拓展了村民的阅读途径,能够帮助大家‘富’脑袋。”水圩村宣传委员谢双勇告诉记者,该村农家书屋藏书1200多册,涵盖历史、科普、养殖、教育等20多类。

为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铜陵市滚动实施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暖民心行动,注重向农村地区、江北薄弱地区倾斜。该市成立了全省首个省市县医联体,枞阳县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健身场地、农家书屋、老年助餐点等民生事业快速发展,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环境、颜值持续“刷新”。

记者获悉,铜陵今年将继续建设21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121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完成6900户农村改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