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蒲芳展示做好的花灯。 高铖 摄
(资料图片)
中新网西安2月7日电 (高铖)“七十年来,我每年都会做一些花灯,它不仅是祖辈授予我的技艺,也承载了我们这辈人儿时的记忆。”长安砲里年节花灯习俗非遗传承人王蒲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蒲芳告诉记者,在她小的时候,每逢春节,家中的长辈都会制作花灯,供村里的孩子们玩耍。在正月十五结束的那一天,孩子们会碰撞花灯,让灯内的蜡烛将花灯点燃,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
图为王蒲芳将做好的纸花固定在模具上。 高铖 摄
除了逢年过节做花灯,在村里有喜事时,王蒲芳也会给村里的小年轻们送上手工做的莲花灯,祝愿他们早生贵子,日子越过越红火。看到年轻人们欢笑的脸庞,蒲芳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坚持是值得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类新型材料的出现,王蒲芳制作传统花灯生意清淡,花灯市场逐渐被铁制焊接骨架所制作而成的电灯所替代,它们外形更加精致,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图为王蒲芳正在制作兔形花灯。 高铖 摄
王蒲芳表示,孩子们给她提过建议,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到手工花灯里,来增加花灯的销量。但她认为那样做出来的花灯就少了回忆里的“味道”。
“这花灯不仅仅是我的花灯,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花灯。很多年龄稍大的人在我这里购买花灯时,都会回忆起他们小的时候,跟我聊一些童年趣事。”王蒲芳称,花灯对她来说,有时更像是一本书,它记录了自己童年的习俗和生活。
图为王蒲芳为院内挂上花灯。 高铖 摄
现如今,为了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花灯,王蒲芳除了坚持销售传统手工花灯,还经常参与非遗进校园的活动,把花灯的制作技艺带进课堂,给学子们教授花灯制作,让学子们体验非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王蒲芳一边整理悬挂在屋内的花灯,一边说道,尽管传统花灯已不再是主流,但她仍会一年年地做下去,因为那花灯里有太多讲不完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