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氾水之阳登基称帝,定都雒阳,不久刘邦听从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将都城迁往关中,刘邦命令萧何在咸阳营建都城,并将咸阳改为长安,长安正式成为西汉帝国的都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萧何营建了未央宫作为皇宫,位于长安城内,长安的寓意是“长治久安”,这个名字既吉祥又好听,长安二字并非是萧何、刘邦所起,而是早就存在的一个地名。
《史记 秦始皇本纪》: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
秦始皇的弟弟成蟜的封号是长安君,长安当时是秦都咸阳附近的一个小村落,被封给成蟜作为封地,长安二字再往前的历史就不可考证了,但并非只有秦国有长安君,赵国也有长安君。
《史记 赵世家》: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长安君嬴成蟜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秦国趁赵国国君去世之际,发兵攻打赵国,赵惠文王年幼的儿子赵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我们就出兵。赵国太后不肯,在大臣的劝谏下才答应。
赵国长安君是赵国太后的小儿子,是赵孝成王的弟弟,由于长安这个名字好听,赵国也有长安这个地名,而且还是王族的封地。
楚汉战争时期,项羽也被封为长安侯,处于乱世之中,根本无法确认项羽的封地在哪里,但肯定不是咸阳的长安,此时项梁刚刚被杀,章邯率领秦军正要扫荡各地的起义军。
《史记 高祖本纪》: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
虽然长安在汉朝之前就存在了,但是以今天西安的地理位置来看,在汉朝之前,西安不叫长安,秦始皇时期的都城是咸阳,咸阳是陕西地级市,与西安隔着一条渭河,渭河以北是咸阳,以南是西安,但在当时西安与咸阳应该同属京城范围。
西汉长安未央宫
咸阳城、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内,秦宗庙、章台宫、兵马俑、秦始皇陵也在今西安市内,说今西安市也是秦朝都城也说得过去,在秦朝之前,西安还是西周的都城,叫做丰京与镐京。
丰镐二京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的沣水两岸,沣水以西是丰京,是西周的宗教中心与文化中心,以东是镐京,是西周的政治中心,丰镐二京合称为宗周,总占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是西安作为都城的开始。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这十三朝分别是:西周、秦朝、西汉、新朝、东汉(汉献帝)、西晋(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将国号改为新,仍定都长安,但将长安的名字改为常安,那么问题来了,王莽为什么要改名?
十三朝古都西安
王莽在全国范围改了几百个地名,搞得很多地方官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还得标上新名与旧名来对照,王莽改名完全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新朝与众不同,是一种理想化的改名,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将长安改成常安也说得过去,长安是长治久安的意思,常通长,也可以说常治久安,读音也相同,并无太大影响。
东汉建立后,立即就把名字改回来了,长安仍然继续用,但东汉却把都城定在了洛阳,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强行迁都长安,不久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朝廷,直到汉献帝东归洛阳,不久又被曹操迁往许都。
西晋末年,先有八王之乱,后是五胡乱华,以匈奴人为首的前赵政权攻破了西晋都城,制造了永嘉之乱,俘虏了晋怀帝,不久晋愍帝在长安登基,几年之后,也被前赵政权灭亡。
唐朝长安大明宫
前赵宗室将领刘曜平定外戚靳准的叛乱后称帝,不久迁都长安,同年,前赵大将军石勒自立,建立后赵政权,经过十年的时间,后赵灭亡了前赵。
前秦是氐人建立的政权,苻健在公元362年称帝,定都长安,前秦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最强的政权,苻坚当政时,统一了整个北方,发动淝水之战攻打东晋失败,之后迅速崩溃。
后秦是羌人建立的政权,淝水之战后,臣服于前秦的羌人首领姚苌于公元386年自立,在长安称帝,后被东晋大将刘裕灭亡。
西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北魏衰弱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宇文泰拥立北魏宗室元宝炬在长安登基为帝,国号仍然是魏,后被宇文泰的后裔建立的北周政权所取代。
长安城市演变图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是相互承继的,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后裔建立了北周政权,定都长安,北周政权还灭亡了北齐,统一了整个北方,北周权臣杨坚建立了隋朝,取代了北周,定都长安,隋朝在长安兴建了大兴城作为都城。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建立了唐朝,并统一了整个华夏,李渊同样定都长安,并将隋朝的大兴城改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与扩建,还修建了大明宫作为皇宫。
唐朝灭亡后,西安不再作为都城,政治中心开始移到中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不是定都开封就是定都洛阳,北宋建立后,定都开封,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元朝定都北京,明朝起初定都南京,朱棣夺权后定都北京,清朝也是定都北京。
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有意迁都长安,但由于部将都是中原人,强烈反对,未能成行,朱元璋时期,也一度想迁都长安,但因为太子朱标早逝,未能成行,西安如今幸存的城墙就是明朝留下来的,距今六百多年。
唐朝长安城布局图
长安的名字被改为西安,就发生在明朝,那么长安是怎么改成西安的?
唐玄宗时期,把长安所在雍州改为京兆府, 长安是都城,京兆府则是长安所在地的一级行政区,京兆府下辖22县。
唐朝灭亡后,其都城被毁,长安的名字开始被改来改去,五代时期,后梁把长安所在京兆府改为雍州,并设大安府,即今西安市,后唐又把大安府改回京兆府,宋初把京兆府改为陕西路,后来又改为永兴军路,金占据关中后,把永兴军路改为京兆府路。
元初西安仍属京兆府,元世祖忽必烈封他的三子忙哥为安西王,封地在今西安,几年之后,元朝把京兆府改为安西路,元朝中期又将安西路改为奉元路,明朝建立后,将奉元路改为西安府。
明初朱元璋封自己的次子朱樉为秦王,封地就在西安府,并在西安府修建秦王府,此外还修建了城墙与其他建筑,现在西安幸存的城墙就是当时修建的。
西安明代城墙
民国时期,西安属陕中道,一年后被改为关中道,1927年民国陕西省政府设立西安市,3年后又取消,改回长安县,1932年,西安被国民政府宣布为陪都,不久又撤销,1944年,西安市再次成立。
从唐朝到民国,可以看出长安的上一级行政区改名的经历如下:
京兆府→大安府→京兆府→永兴军路→京兆府路→安西路→奉元路→西安府→陕中道→关中道→西安市→长安县→西安市
从汉朝到唐朝,长安的名字存在了一千多年,唐朝灭亡后,长安的名字就一直被改来改去,一是因为乱世,不同的政权管辖,就带来不同的名字,二是因为行政制度的需要,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行政制度。
京兆的意思是指京城及周边地区,长安只要作为都城,京兆府这个名字肯定存在的,但从五代十国开始,长安没有做为都城,因此叫京兆府显然不合适了,就存在改名的需求,京兆府的名字一步步被改为西安有两个重要节点。
西安行政区域图
一是元朝改京兆府路为安西路,这是因为元世祖封他的儿子为安西王,所以才改的安西路,路、道、府都是行政区,安西有安定西方的意思,元朝的都城在北京,西安就是北京的西方,所以称安西路。
二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其实与安西是同样的意思,明朝不想西安府的名字与之前一样,于是把安西改为西安。
注意了,这里改来改去的,都是长安的上一级行政区,长安这个名字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以最基层的县来存在的,一直叫长安县,从唐朝开始到现代,包括今天也有,只是叫长安区,是西安的一个区。
可以这样理解,原来唐朝的长安城一直以长安县的名字存在,从唐朝一直到现在都是,但是长安县的上一级行政区的名字却在改来改去,最终改成了西安,到民国时期西安设市,下辖长安县,长安县后来改成了长安区。
长安城
长安二字是一直流传下来了,不过只是西安下辖的一个区,大多数外省人并不知道这个区的存在,只知道西安市的存在,长安这个名字从汉到唐存在了一千多年,显然更有知名度,西安这个名字只存在了六百多年,很多人以为长安被改成西安,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在民国时期设置长安市,以代替西安市这个名称,显然更有利于发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西安市与长安区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没必要苛求,接受就好,绝大多数国人都知道长安就是西安,但外省人知道西安市有个长安区的人还不是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