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 app 们都搞不清楚自己定位,没皮没脸的,你一个看地图的,修图的,购物的,社交的,凭什么打开时暂停我的歌,你是什么东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场经济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劳动力市场其实也是如此。

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是按照录取率增加、入取人数增加,就那么几个。读大学的人多了,文凭多了,就是废纸。

体力活的蓝领劳动力供给少了,薪酬增加。(@喝红茶的三叔)

『东北下岗潮那阵子我刚上小学。只听长辈每天都在讨论,买断。早退。离退。核心。非核心。讨论了一阵全班一半以上的父母都下岗了,开始做小生意,小饭桌,摆摊,做批发。

对铁饭碗这种东西产生疑问大概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演员邵逸凡)

要大学校门封闭,要复读考研,要上网打性别战,不工作要躺平,都是同一种心态,心理上的幼态延续,永远在读幼儿园。从社会整体来讲,这是无解的,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从个体上,这事可以避免,就是强迫自己承担起责任来,尽早赚钱去,不然这辈子就不好说了,人往下滑是没底的 (@薛凯 - 又重名了)

前几年媒体天天鼓吹的工业 4.0,现在也很少人提了。制造业的核心是性价比,不是非要自动化、无人化。

大部分订单是不适合自动化的。

制造业的研发费用,除了人员工资,大头就是模具和测试费用,而模具代表着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核心还是要钳工来统筹,最后装配必须钳工来磨合、来调整,所以钳工工资高。

生产钱多工位柔性,成本灵活性往往比自动化成本低,起码投资成本差很多。

只有订单稳定、量大的产品才能适合自动化。和自动驾驶一个道理:只有长途车少的时候适合辅助驾驶。(@干净么食安)

人的一生大多是清萍浮水,轨迹总难免于失控于命运的波折。随遇而安而不随波逐流,放眼未来更需珍惜眼前,祝大家快乐地活在当下。(@北漂民工的日常)

昨天聊到教育问题,评论里有一些我很赞同的观点,摘录如下:

– 教育是消费,不是投资

– 教育相关的支出,不应该预期获得巨额回报或对等回报

– 教育支出应占家庭资产的稳定比例,而不是掏空家底鸡娃

过去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给了很多家长 " 教育跃升阶层 " 的错觉,带着这种错觉走入下一个二十年,必定会出现投入产出的错配。

但也有另一个角度的评论很有意思,大意是,掏空家底鸡娃的家庭,本身缺乏强烈的消费欲望与人生目标,小孩在他们生命中占据了主要空间。不鸡娃,或许他们的人生会更空虚。

也就是鸡娃不是为了娃,而是精神贫乏者的自我救赎。

有个朋友买了一堆电新和白酒,然后最近有点难受,我安慰他说风水轮流转,别跟哀股谈恋爱搞出感情。他说自己是价值投资,看好这两个有什么错?我仔细一想,逻辑自恰毫无问题。毕竟电动车实现自动驾驶后利好白酒,对吧? (@牛叔)

在挣钱的过程中,大家都应该背诵齐美尔的金句:钱是通往理想的桥梁,但人无法栖息在桥梁上。 (@方出神)

: 虽然中国汽车在 2022 年仅占汽油 / 混合动力轻型车销量的 14%,但在纯电动市场上,其份额飙升至 51%。

电动车的崛起显示了两个大赢家:中国和美国(特斯拉)。还有三个主要 " 受害者 ":日本、欧洲和韩国。 (@常岩 CY)

好色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不分男女。把握好了叫品味,把握不好叫流氓。最好的默契就是,你懂我的故作矜持,我懂你的图谋不轨。

郭晶晶跳下去成了世界冠军,杨过跳下去找到了姑姑,张无忌跳下去练成了九阳神功,我跳下去大家可以吃席。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存在的意义。(@司徒绿)

按理说东北人写的转型期伤痕文学陆陆续续已经写了几十年了,但这种 " 大势已去 " 的悲凉感,从东北这个地区的特定历史语境溢出,蔓延成为一大批人都纷纷共鸣的时代情绪,我感觉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诨名唤作巴布尔)

还是那句 " 遥远的事物被震碎,当时的人们毫不知情 "(@深夜一只猫)

有些天才永远不会成为天才,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做他们擅长的事情。—— VIPTicketToHell

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学校,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

做投资一定要路子对,路子对的话,无非是三年成功还是五年成功。但如果路子不对,你永远不行。

炒股重仓造神又灭神永不停止。

说股市重仓一把财富自由,这种话,年轻才会信。

你是在赌场赚到钱的,路径依赖一定多少是有的。

身在江湖 / 赌场,你怎么退出?

就算暂时离开赌场了,等你觉得钱不够的时候,肯定会回来的。

人呐,永远不会满足的,一山望着一山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