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下雨,家门前积水多,污水外溢,路面难走。现在实施了雨污分流,再也不担心雨天出门了。”近日,昆明盘龙区东风巷121号院居民孙先生谈及雨污分流改造前后的变化时一脸开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介绍,一直以来,由于雨污分流不彻底,管道堵塞、汛期排水不畅、雨水倒灌等现象在昆明盘龙区层出不穷,这些成为了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拦路石”,城市发展的“肠梗阻”。为破解顽疾,雨污分流成为盘龙区城市建设的关键词。

合理完善排水系统

雨污分流,顾名思义就是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渠输送,其中污水通过污水网管收集后进入污水厂进行达标处理,雨水经雨水管渠排入就近河道。

听起来简单,但却是“难啃”的工程。昆明盘龙区水务局工作人员李子涵介绍,盘龙区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以“清水入河、污水进厂”为目标,分5大片区,逐年实施雨污分流项目,同时,多维度融合庭院小区、市政管网、河道排口、河闸泵站、调蓄池等排水单元、水利设施,系统化推进,确保全区入滇河道水质达标。目前,盘龙区已投入资金1.44亿元,完成排水单元雨污分流改造687个,辖区河道水质和防洪排涝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2年,盘龙区启动明通河、白塔路等4个分区“雨污分流”整治工作,完成金色-北辰大道排洪箱涵汇流区改造,并根据不同分区的情况,因地制宜,依水施策。

以明通河汇流片区为例,片区全线为暗河,部分老旧小区排水管道年久失修,存在旱季反味、雨季反污等问题,小区内人居环境恶劣,小区居民出行不便。为此,盘龙区水务局联合多部门,通过补建污水管道、增设污水收集池、搭建外围主干排水系统与庭院分流制排水系统等措施,最终实现雨污分流。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师陈德加表示,该改造工程通过“一院一策”“以点连片”的方式,补全了片区主干清水系统,解决了商铺集中区合流污水严重、老旧居民区庭院内排水系统不畅通等问题。

如今,城区污水溢流污染得到控制,管网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生活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受到群众连连“点赞”。

雨污分流更“智能”

明通河汇流片区是盘龙区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盘龙区引入“雨水智能截流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排水共治,让雨污分流更“智能”。

“雨水智能截流井”,即雨量较小时,截流井可以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沉淀;雨量较大时,截流闸自动打开,将雨水分流进盘龙江,避免了小区路面开挖,同时也解决了窨井内水位较高,污水外溢的情况,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目前,盘龙区已在霖雨桥等地引入6台该设备。

盘龙区水务局局长饶劲介绍,雨污分流工程不但能最大限度解决高浓度混合水溢流污染盘龙江的问题,削减滇池污染负荷,还为缓解片区防汛压力带来了许多正面效应。

带动居民参与改造工作

改造的核心是群众工作,居民的意见至关重要。为带动群众共同参与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盘龙区水务局联合社区和街道办事处,利用党政群共商共治平台,结合老旧城区改造易涝点整治等项目,广泛征求小区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符合政策导向的需求,积极纳入改造范围实施,再经过反复修改后确定设计方案,确保“一院一策”,分类施策,同时,强调小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实现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饶劲表示,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一头连着滇池流域水环境,一头连着群众生活,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民生工程。只有真正了解居民的诉求才能做好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当前,工程施工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是整治完成后,会换来更加美好的环境,造福的是大家。”

给城市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暗河是不少淹水点的“元凶”。盘龙区利用雨污分流改造的机遇,打开了覆盖几十年的地下河沟。恢复为明河“过程”极其艰辛,但地下河一旦“重见天日”,一旦被打开,不仅可以形成景观廊道、提高蓄排水能力,还能产生生态效应、环境价值。金汁河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金汁河是昆明市的一条入滇河道,全长23公里,其中,盘龙区段14公里。过去,沿河长满了水葫芦,河水臭气熏天,水质污染严重。2021年,盘龙区水务局实施了金汁河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并对景观绿化进行了提升,打造成了安全、生态、宜居、人文河道,让群众得到可观可感的实惠。

据盘龙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暗河”变成敞开式河道,能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河道水质的改善,认识到雨污分流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雨污分流建设中来。

未来,盘龙区将在确保“水安全、水生态”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兼具“游径系统、服务设施、绿化景观”的绿美河(湖)建设,把“一花独放”变为“百花齐放”。

下一步,盘龙区水务局将将探索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打造绿美宜居新盘龙。同时,力争2023年雨季前全面完成主城区范围内的雨污分流整治工作,实现污水入管,雨水入河,让城市的“里子”更实,“面子”更靓,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云南网记者 彭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