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好人】李志高:行医46载为山区群众生命健康护航

李志高在写病历(资料图)。


(资料图片)

那件事,到底发生在哪年,到底发生在哪天,到底是半夜几点钟……李志高已经记不清了。他只记得,大约10年前的某个春天的一天凌晨,一家人哭喊着敲开了他家的门,求他“救救孩子”。

对于李志高来说,“这样的事太多了,记忆都模糊了。”

67岁的李志高,曾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村医,在当地行医46年。讲起过去行医路上的故事,他能记得出诊的情况、家属的急迫、病人康复后的笑容……却不怎么在意自己要常常半夜出诊以及山高路远的艰辛。

李志高为患者诊疗(资料图)。

妙手回春救回急病女孩

李志高所在的乡镇群山连绵,即便到了春天,夜晚也冷飕飕的。大约10年前的一个春天的夜晚,李志高已经睡下,不知是几点钟,突然被一阵猛烈的敲门声、哭喊声叫醒。

“一家人哭的哭,喊的喊,怀里的小女孩已经烧得昏迷不醒,家里人急得使劲摇晃孩子。”李志高被回忆又拉回到那个特别的夜晚。

基于多年行医的经验,李志高判断女孩生命垂危。由于情况紧急,李志高身边并没有太多药品与器械,于是他选择用针灸疗法,又快又稳地为女孩进行相关治疗,将女孩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惊心动魄的一夜过去后,李志高继续为女孩调理身体,很快,女孩恢复了健康。“现在孩子也长大了,身体很健康。他们家人也常常来拜访我。”说到故事的圆满处,李志高的语气温柔中带着自豪。

由于当地一度交通不便,人们很难及时出去就医,像这样的“半夜急诊”,几乎贯穿了李志高的行医生涯。

医者仁心从始至终想为家乡服务

在李志高的印象里,小时候如果生了病,只能靠父母背着走很远的山路去寻“土医生”,而“土医生”能做的只是开一些草药方子,“根本没有打针输液这码事。”

正是如此,群众的医疗问题,一直都是当地的难事,更是李志高牵挂的大事。1974年初中毕业后,李志高进入卫校学习。1976年,从卫校毕业后,李志高便正式上岗,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村医。

“那时候设备、交通工具几乎都没有,有也用不上。当时的路,都是靠人走出来的!”就这样,李志高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6年。

李志高生在山区,长在山区,因为从小深知当地医疗条件差,所以更加义无反顾。“我上卫校,就是想着毕业以后能够帮家乡的人治病。我对家乡有感情!”李志高说。

李志高在查询资料(资料图)。

尽职尽责一个人的行医路

46年间,李志高曾经有过同行的伙伴,但多数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背着沉重的行李,走在看不到边的山里。

“打疟疾疫苗的时候,我背着药箱、疫苗箱、书包,一天要走二三十公里。”在那段艰难的时期,李志高每天总是天刚蒙蒙亮就出发,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到家,穿破了10多双鞋,肩膀磨破了就没结过痂。“我们这里每家每户离得远,我给这家的小朋友打完疫苗,想去下一家,就得一直走山路。”

李志高不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长期的行医和学习中,他也修得了一身好医术,在那个医疗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年代,群众的健康就系在他的身上。他不仅精通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并且对外科、内科、妇科等都十分擅长。

2022年,李志高离开了村医岗位。离岗后的李志高依旧牵挂着群众的健康,有人来家里找他问诊,他都会细心解答。他说:“前几年路修通了,医疗条件好了,找我来看病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我觉得这是好事。当然,还有人愿意来找我,我心里也高兴,这是他们对我的认可和肯定!”

在行医路上,一个人、一双脚、一颗热心,李志高一走就是46年。

46年间,也曾有无数次调动工作的机会摆在李志高面前,但他都拒绝了。“我就是热爱家乡,热爱这份事业,想为大家服务。”李志高说。

46年的真诚奉献,46年的医者仁心,李志高也因此登上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面对“中国好人”这份荣誉,李志高笑着说:“谈不上‘好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守护当地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我的责任。”(张玛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