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云南网讯(记者赵岗)“利用条件适合的闲置公共空间、商业空间或景区联合建设非物质文化体验中心(所、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消费场景建设,构建非遗经济内循环机制。”2月15日,昆明市盘龙区政协委员、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保护传拓研习馆副馆长张衡建议。
盘龙区政协委员张衡。供图
张衡介绍,截至2023年1月,盘龙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3个。由于保护经费投入不足,非遗项目的田野调查、有效记录、抢救和保护开展困难,代表性实物无法征集收购。其次,就云南省而言,普遍存在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缺乏,非遗传承、保护多以个体传承人为主,传承方式、运营手段、发展效能受限。另外,对盘龙区非遗传承文化特色的内涵阐释和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基因解码的研究不深,非遗文化利用转化的引导和支持不够,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渠道有限。
作为传拓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张衡一直在思考这项传承了1800多年的非遗技艺,如何融入时代、融入文化创意产业。
有鉴于此,张衡在提案中表示,要利用闲置空间打造非遗多元消费场景;提高非遗专项保护经费,确保非遗项目的人才培训、奖励、田野调查、有效记录、抢救和保护等所需资金;增加传承人参加非遗保护中心活动的单次津贴。
同时,建设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实施“非遗基因解码”工程,挖掘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促进非遗研究成果转化。
记者了解到,张衡提出“万物可拓人人可拓”传承理念,致力于探索将非遗传拓应用于工作、生活中。从2015年到现在,张衡带领团队累计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近400场,学习体验人数近3万人,科普及文化传承影响人数超过200万人。现已形成“非遗+党史教育”“非遗+民族团结”“未成年人趣成长”“古籍文物保护传拓专业培训”四大研学课程体系,并原创设计“生态文明”“红色记忆”“民族团结”“文明互鉴”等九大主题拓版,申请版权205项。
张衡还将传拓技艺创新应用于茶饼防伪,采集茶纹拓片,不仅起到很好的溯源和防伪效果,还增加普洱茶的文化性、艺术性和收藏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