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好排头兵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四种好改革“试验田” 建设开放“新高地”

磨憨建设热火朝天。供图


(资料图)

昆明水果交易中心。嵩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记者吴洁摄

阳宗海政务服务中心。记者吴洁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3年昆明的春天,万象更新。

继昆明肉牛交易中心在禄劝启动运营后,2月15日,昆明水果贸易体系暨水果交易中心也在嵩明正式启用,昆明绿色食品贸易产业迈出深化改革的新步伐。

初春的磨憨,温度已逼近昆明的盛夏,项目上热火朝天、口岸前川流不息。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磨憨口岸共验放出入境人员1.6万余人次,出入境车辆4000余辆次,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2400余人次,出入境人次达到历史高峰;2022年,磨憨进出口总额达433.38亿元、同比增长98.36%,货物进出口总量达566.59万吨、同比增长50.36%,主要进出口数据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有大幅增长。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拔节生长。

2月17日,昆明市发出云南省首批智能化无干预营业执照,企业登记实现“秒批”。2022年以来,裕能、闻泰、杉杉锂电、东风重工……一大批大项目、大企业落地昆明,良好的营商环境正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改革“试验田”上希望的种子已发芽。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围绕“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开拓新局面。将积极推进咖啡、中药材、水果等交易中心建设;在磨憨,要加快推进正威国际医养科创产业示范园区、合作区围网工程、磨憨口岸货场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广“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等模式,助推重大项目建设,推动240项以上民生高频事项上线“e办通”,推进投资代办服务集成办理、上门审批、远程代办,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

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引领转型,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春风吹,改革的绿芽正在“辐射中心、开放春城”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做强贸易破解产业瓶颈

云南资源丰富,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云南产业发展一直在探寻的问题。昆明作为云南的政治、经济、贸易中心,如何做好贸易这篇文章,带领云南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昆明首先在绿色食品产业链上发力。

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围绕“做产业就是做贸易”的创新理念,将蔬菜、水果、肉牛、中药材和咖啡等“全省资源”与“昆明优势”相结合,全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办公室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启斌分析指出,“做产业就是做贸易”,这既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也是突破当前瓶颈制约的主要抓手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以农业中的“重工业”肉牛产业为例,目前,云南省肉牛存栏量达871万头,居全国第一,其中昆明市肉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寻甸县、禄劝县,存栏占比67%。昆明市肉牛销售大多以活牛交易和冷鲜肉买卖为主,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据测算,一头活牛的交易价格一般在2.8万元左右,胴体热鲜肉卖2.9万元左右,分部位按等级分割卖价值5万元以上,云岭牛等高端肉牛品种每头可卖20万元。昆明以打造绿色食品贸易产业链为线,建设交易中心,串珠成链,旨在打破这种局面。

根据产业实际,昆明先期选定蔬菜、肉牛、中药材、水果、咖啡5个优势明显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目前,昆明蔬菜交易中心、昆明肉牛交易中心、昆明水果交易中心已建成,且成绩单亮眼。截至2023年2月,昆明蔬菜交易中心交易额累计达28.38亿元,成立当年交易额就突破20亿元;昆明肉牛交易中心交易额累计达13.33亿元,实现“开门红”。按计划,今年上半年,昆明将挂牌运营中药材、咖啡贸易标准体系,配套发布相关标准,全面建成“上集资源、中拓平台、下接渠道”的绿色食品贸易体系。

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提质

昆明有产业,磨憨有口岸。

2月7日,一列搭载19个冷链集装箱、约280吨新鲜蔬菜的“中老泰”全程铁路运输往返班列从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驶出。货物经磨憨到老挝万象南站换装,再经泰国米轨铁路运抵曼谷。与以往采用“铁路+公路”分段运输模式相比,时间可缩短1天,运输成本降低20%以上。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普洱车务段磨憨站副站长王俊峰介绍,开通初期,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日均开行2列,现在已经增加到日均12列,货运量持续增长,进口货物比较丰富,有各种水果、老挝啤酒等。今年以来,中老铁路运输跨境货物60多万吨,其中进口货物51万吨,同比增长5倍。

与此同时,“通道经济”也拉动了“口岸经济”。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软勇介绍,春节以来,口岸物流快速发展,每天进出火车700多辆,来考察的企业非常多,每天接待两三批。随着磨憨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大量企业到磨憨考察投资,给磨憨带来不少机会。2022年,磨憨共计签订合作协议14份,其中自托管以来签订12份,投资金额超59.7亿元,包括中国铁塔、海康威视、北大荒集团、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涉及商贸物流、加工制造、文旅、数字经济等产业。

为进一步支持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发展,今年,昆明市财政积极筹措资金,下达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重点工作补助4000万元,主要用于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规划修编等。记者从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了解到,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大手笔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口岸城市”的要求,今年管委会将着力围绕“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目标,加快规划编制,完善城市功能区和产业布局。

一是加快完善规划体系、政策体系、要素保障体系,抓紧推进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二是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三大规划”有机融合;三是跟进编制建设用地、林地、水资源、交通、园区等各领域专项规划,保证发展“目标”、规划“坐标”、要素“指标”相互衔接;四是年内启动磨憨控规优化调整工作,结合片区现状及口岸地区发展规律,强化“一心一核三轴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在空间规划方面,将加快编制《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在产业规划方面,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发展引导目录》。

另外,围绕通道优势,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将抓住铁路提质增效和公路开放拓能两个关键,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重点抓产业招商、抓项目建设,逐步实现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以产业发展鼓励目录为指引,加快布局中老国际物流产业、跨境旅游医疗康养产业、进出口加工制造产业、东南亚金融贸易产业。抓住招商引资红利期,重点推进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业、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业、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出口业、纺织品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特色高端旅游康养六大产业招商,积极对接新希望、厦门钨业、贵研铂业、闻泰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把投资意向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落地项目。夯实“管委会+平台公司”开发模式,加快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年内计划完成中方区域围网区主体工程、铁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等3个重点项目;实施东盟大道提升改造、盐塘水库扩建等5个重点项目;谋划物流铁路专用线磨憨站、跨境物流产业园等7个重点项目。

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今年又是一个新局面。

园区继续沏好营商环境这杯茶

要让企业家看到昆明更多发展机会,更要让企业家能安安心心留在昆明干事创业。茶好客自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今年昆明通过深化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2022年4月,安宁工业园区云南裕能项目现场负责人向“店小二”反映工地电力供应问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店小二”得知企业难题后马上联系电力部门,第二天,调剂电力就送到了工地,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现在,“店小二”的身影活跃在昆明各园区的生产一线、项目现场。

今年,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已明确,要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企业进行动态跟踪服务,由副科级以上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当好“企业服务员”。在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点”的基础上定期、定主题举办“会客厅”,邀请各级领导干部面对面听取企业家和服务对象意见、困难及问题,并通过营商环境“特事办”督办处理。

“以前办一个终验要跑七八个部门,花费三四个月时间。现在,这个项目只用1天时间就办完了全部手续,当天就发证,项目建成后很快就能投入运营。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节约下来的三四个月时间,能创造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云南鸿运国际物流港项目已尝鲜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核验一体化”模式。日前,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提出,要建立项目立项审批“17715”效能提升机制,即项目审批所需材料全部到位后,项目备案1个工作日办结、项目审批7个工作日办结、项目核准7个工作日办结、先建后验项目15个工作日办结,节约企业项目立项审批时间。出台《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工程建设项目“核验一体化”实施方案(试行)》,将工程竣工验收办理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让企业能更快进入不动产登记环节。按照“容缺受理、不互前置、并联审查、统一发证”的原则,将规划、园林、人防、消防、竣备五个验收环节合并为一个环节,组织集中现场查验、集中统一发证,大幅提高工程竣工验收效率。今年,工业、仓储物流用地类项目均可按照“核验一体化”的要求实施。另外,今年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还要实现企业开办“即报即办”。即以“一表申报,一个平台,一次办理,一并发放,一改到底”五个一办理模式,实现“证照联办”“立等可取”,审批时间压缩10%,并持续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印章。打造“十五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在企业生产、经营、生活集中的重点区域增设30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为群众提供9省市异地临时身份证明打印、就业登记信息查询等24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自助办”“跨省办”“跨区办”。

在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2022年,该区管委会紧盯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出台系列改革文件28个。推行建设项目“拿地快开工”、容缺审批、并联审批等举措,助力重大建设项目快审快批,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开展“一把手走流程”“营商环境大讨论”等系列活动,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反应机制,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946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168项高频事项实现“自助办”“就近办”。今年管委会还将全面抓好营商环境,努力激发市场活力。阳宗海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泽松介绍,具体措施包括落实好营商环境三年攻坚任务,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对标”行动,加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一窗办结”力度,动态化开列园区企业服务清单,构建“企业服务直通车”平台。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实行容缺审批,完善“拿地快开工”“项目快审批”等工作机制,为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搭建“企业进区—入园—发展”服务平台,促进企业落户阳宗海、长留阳宗海、深耕阳宗海,力争全年新增经营主体1130户,增长14%。 (记者 吴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