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让社区有温度,让群众得好处
□ 记者 刘一颖
社区服务是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好社会治理创新,实施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让社区有温度,让群众得好处,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潍坊市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是“村改居”社区,辖区内人流量大、构成复杂,社区治理压力大。如今,该社区已蝶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自主投资建设了养老服务中心、高标准普惠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百姓食堂等。“发生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归功于我们形成了党建统领、居民自治、网格落实、单位参与、社区成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制,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居民自治平台补齐民生短板。”孙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光辉代表说。
“报告提出,更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这既能壮大服务力量,又能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扎根社区一线24年,张光辉结合自己工作经历建议,立足社区实际问题和居民所需,开展好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和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特别是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和引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自助互助等方式开展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我们已培育引进家政、康养、医护等居家养老服务组织20余家,为2000余名社区老人提供上门照料服务,受到大家称赞。”他说。
“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治理效能,关键要深度破解社区服务供给少、执法保障散等问题。”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孙慧芳委员介绍,为此,聊城市开展了“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在社区设立城管驿站、城市管理服务窗口等,聚焦垃圾分类、燃气安全使用、文明养犬等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截至目前,解决居民各类投诉和问题约2000处(起)。
孙慧芳表示,今后将继续健全“部门、办事处、社区、居民代表、媒体代表”等五方协调议事机制,开展“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城管进社区”等活动,推动城管、执法力量下沉,配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加强日常巡查,对私搭乱建、损坏公共设施、擅自破坏绿地等各类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
托起特殊群体“稳稳的幸福”,积极开展社区助残服务行动,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如康家园”1449处,2022年为13020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帮助11183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14266名残疾人享受到康复服务。“报告提出,今年建设‘如康家园’300处。我们要依托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推进建设工作,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邹斌芳代表表示,还要持续推进社区康复服务,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社区康复深度融合,让残疾人得到更多基本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
平安是老百姓的朴素追求。如何更好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守护一方百姓平安?桓台县公安局周家派出所副所长、四级高级警长丁乃勇代表分享了工作心得:“我们组建了多个微信群,群成员涵盖村居网格员、小区物业管家、厂企保安等,大家在群里宣传安全知识、统计报送信息;线下,组织800余人的联防联控队伍,协助民警开展矛盾化解、巡逻防控等工作,筑牢辖区治安防控第一道防线。”围绕报告提出的“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丁乃勇建议,健全平安联创工作机制,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善用巧用网络平台,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将其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