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张楠

时近盛夏,麦收正忙。记者在多地蹲点采访,与种粮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起算了算“麦收账”。

一块块农田看似不大,却事关粮食安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算好“小账”又要算好“大账”,既为粮农降本增收,又要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在努力探索新路。整治耕地非粮化,深耕现代农业技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新法不断出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断求变。

一路走一路看,记者发现这些探索已有不少成果。东营市种粮大户王效海向科技要生产力,在盐碱地上做好增产文章;临沂市“新农人”朱士文开展规模化种植两年,就摸清耕地墒情,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整理;德州市专业化种粮团队则通过土地深翻等方式,让粮食产量攀升……不少懂技术、懂市场、懂经营的种粮能手、年轻新农人,被吸引到农村展现作为。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善于用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创新,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让种粮农民、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有账可算,我们的“米袋子”就会装得更满,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