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导演,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从台前到幕后,生活几乎和舞台紧密相连,他塑造过很多鲜活的形象,但最想演绎的是他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相关资料图)
王亮,31岁,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2016年10月入职,现为北京通州公安分局环食药旅支队民警,2018年至今连续3年荣获个人嘉奖。他成功侦办了全市首起破坏计算机系统污染环境案,全市首起渔获物为田螺且涉案人员最多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打掉了非法销售油品、制售假劣白酒、假冒叉车、危险作业、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多个团伙。2021年获评北京市公安局青年榜样,副中心警察榜样。
集市“闲逛”发现违法保健品线索侦破上亿元制假大案
身为一名环食药旅警察,他肩负着环境、食品、药品、土地、卫生、旅游等数十种不同领域的案件。对于他而言,观察形形色色的人,是必备的工作之一。在工作中,他不穿警服、不开警车,群众甚至不知道他就在身边守护。
“起初我觉得干警察这行,就是破案抓人,后来我发现,百姓真正需要的,就是对一日三餐和平稳生活的追求。”王亮说,通州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工地、胡同、商务区、城乡接合部交错,每天数十万流动人口从这儿穿行。嫌疑人隐藏其中,很难被发现。“我必须保证,在这片土地上民生安全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2019年,王亮在农村集市上“闲逛”时,发现了一张传单,上面印满了夸大的保健品广告,当时他的第一感觉,判断这里肯定有问题。
随后,他又在附近的几个集市发现了类似的传单,逐渐确定,这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蓄谋的团伙在兜售违法产品。
经过检测,这些保健品中含有西地那非成分,是国家严禁添加的。
“我们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去跟踪摸排,完全掌握了他们的行动轨迹和组织架构,11月,决定收网。”王亮说,后来,他和同事又在陕西咸阳一个工坊里抓获了专业制假的3名嫌疑人、4000多公斤原料和1000多万粒成品假保健药,销售金额已达40余万元。“从一张传单到破获了这起涉案上亿元的制假售假保健品案子,我就是要传递一个信号——只要让我发现了你,就不可能从我手里跑了。”
保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民警连续蹲守发现10处假酒窝点
加入环食药旅支队以来,王亮经历了从“零”到“基本专业”的过程。
还记得队伍刚刚成立时,全市打击涉及环境的行政和刑事案件都是空白的,所有民警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是民警心中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守护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水蓝天,让群众的菜篮子、饭桌子、药罐子更安全。
2019年8月,王亮和同事得到线索,在通州区宋庄、马驹桥等地,一些黑心商贩为牟取暴利,铤而走险制售假酒。
环食药旅支队立即成立了专案组,作为专案组的骨干成员,王亮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梳理分析工作。为捕获嫌疑人的蛛丝马迹,他在海量的视频录像中不断寻觅,只为能从一闪而过的画面中找到嫌疑人的藏身之地。
嫌疑人十分狡诈,大多人物分离。为了确定具体点位,民警连续半个月对嫌疑人窝点进行蹲点摸排,先后在通州各地发现10处制售假酒窝点。
为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民警并未急于进行抓捕,在不断收集、固定证据的同时,扩大侦查范围,对案件相关上下线犯罪嫌疑人作进一步摸排。
2019年8月25日凌晨4时许,王亮和同事兵分四路,统一行动,对犯罪嫌疑人展开了集中抓捕,一举打掉10处制售假酒窝点,抓获涉案人员25人,涉案价值达3000余万。
“截止到目前,这类案子的发案率下降了80%以上,我们用实际行动撑起了通州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伞。”王亮说。
多名事主买到假叉车民警忙活三天锁定嫌疑人
2021年2月,于家务地区发生多起事主报警购买到假叉车案件。
嫌疑人通过网络发布售卖叉车信息,伪造发票、合格证等相关手续,以低价格诱骗事主进行购买。
频繁发生的被骗事件引起了支队的高度重视。
为确定嫌疑人车辆及居住地点,王亮带领组员几乎三天没合眼,筛查了100多个小时的监控录像,终于确定了嫌疑车辆的活动规律。
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很强,选择交易叉车的地点都是一些比较僻静的地方,譬如说农村、河边、小树林里边。
“我们只能驱车在各地间往返勘查,每日几百公里是常态,吃喝休息更是在车上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们抓住了嫌疑人的狐狸尾巴。”王亮回忆。
蹲守了三天以后,当几名嫌疑人刚刚完成了一单“生意”,正享用着啤酒炸鸡惬意庆祝时,他和队员们快速冲进屋内,成功将嫌疑人一举抓获。“付出辛苦之后得到群众和战友们肯定的那一刻,我觉得心血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从警6年,时间不长,“我一直觉得,警察是一个让我有荣誉感的职业,尤其是涉及到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更要投入全部精力去做。”
作为副中心警察,守护好百姓的舌尖安全,是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小编了解到,青年民警王亮已经入围2022“北京青年榜样”,目前,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中。
“我将不断奋斗,在守护平安的征途上,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说。
文/北京政法网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