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是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交通属的同时,部分高架桥下空间却成为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由于位置相对隐蔽、边角地块多、不见阳光等先天缺陷,高架桥下方的空地难以被改造利用,大多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有的地方成了卫生死角和车辆乱停之地,影响了市容市貌。专家建议,对于高架桥下方空间,除了加强日常管理外,还要从前期规划和后期改造两方面着手,让这些“被遗忘的角落”照进“治理的阳光”,从而变成城市的风景线。

垃圾积存车辆乱停

高架桥下乱象频生

日,多位市民致电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部分高架桥下环境脏乱差,影响城市形象。

市民李先生在白沙河北岸居住,经常在黑龙江中路和银盛泰之间的一条小路上散步,对于青银高速连接段高架桥下环境非常不满。“青银高速连接段高架下方西侧区域树木郁郁葱葱,树下却遍布垃圾,空气中还弥漫着臭味。”李先生说。

7月9日,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在黑龙江中路、白沙河路口北部区域,青银高速连接段高架桥下空间被蓝色的围挡圈起。围挡西侧,靠黑龙江中路的区域为绿地,植被茂盛,树下却散落着垃圾,既有塑料袋、矿泉水瓶、纸片,也有泡沫板、木板、石膏板、混凝土块,空气中散发着一股臭味。

记者沿着绿地旁的小路向北前行,在胡峄阳路、黑龙江中路路口以南约100米处,发现了一处倒伏的围挡。记者踩着倒伏围挡进入青银高速桥下空间,看到里面同样散落着各种垃圾,凌乱不堪。

从桥下空间出来后,记者继续向北前行,在洼里社区西门附,许多汽车停在桥下绿地中,部分汽车旁还散落有啤酒瓶、盒等垃圾。

“旁边的黑龙江中路干干净净,但靠着青银高速连接段高架的这片绿地却是垃圾遍布,这反差也太大了。”李先生说,绿地里的垃圾积存已久,一直没有人来清理。

另外,李沧区重庆路跨线桥下李村大集门前区域、市南区胶宁高架桥下位置、即墨区503省道龙青高速桥下位置也因环境差被市民投诉。记者探访时看到,前两处地点都有乱停车现象,后者的桥墩上存在乱涂乱画小广告现象。

高架桥下栽种绿植美化环境是较为普遍的做法,然而在部分区域,由于高架桥遮挡了阳光,下方植物长势较差。记者日在位于崂山区的地铁11号线浦里站的桥体下方看到,桥墩中间区域栽种的很多植物已经枯死,影响了景观效果。“青岛地铁11号线被称为最美地铁线,下面的绿植却大片枯死,太不好看了。”一位在浦里松岭路公交站候车的市民说。

先天不足难利用

后天管理不到位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提速,越来越多的高架桥出现在城市中。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目前,我市七区三市市政管理范围内的高架路共有10条。其中,重点设施有6条,长度约40公里,市民熟知的胶宁高架路、杭鞍高架路、新冠高架路、跨海大桥高架路都属于重点设施。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跨线桥和高速公路连接段高架桥。

据了解,按照《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重点道路桥梁设施市级管理专题会议纪要》等文件,市政管理范围的高架、跨线桥下空间明确由各辖区负责管理。高速公路连接段高架桥下方空间的管理职责由高架桥运营方和属地政府共同负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多数高架桥下方空间普遍存在先天规划不足、利用不充分、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乱象频生。

“城市高架桥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交通属,关注点一般放在桥体上方机动车通行上,对桥体下方空间的利用着力较少。建成后,城市高架桥下方空间与周边区域是割裂的,会陷入‘不好用’‘难管理’的窘境。”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同时,记者现场调查发现,除了穿越城市核心区的高架桥外,大部分高架桥下空间因位置相对隐蔽、边角地块多,管理存在难点,很容易藏污纳垢。在“破窗效应”的作用下,此类空间更容易成为垃圾积存、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车的“问题之地”。加之部分责任单位心存侥幸、疏于管理,经常是“有人投诉就管,无人投诉不管”,致使区域环境越来越差,从而成为城市中的“灰空间”。

此外,一位园林绿化专家告诉记者,部分高架路体量较大,下方空间存在光照不足、涵养水分能力差、汽车尾气和粉尘污染等问题,影响了桥下植物生长状况,导致枯死现象严重。

“一般情况下,城市高架桥下方空间面积狭小、光照不足,合适的用途本就不多,加上我市很多高架桥下建有辅路,如果不是提前规划,那么在综合考虑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改造须慎之又慎。”从事城市管理工作多年的王先生表示。

提前规划强化管理

因地制宜科学利用

高架桥下方空间是城市的宝贵资源,应该提前规划、合理利用、强化管理。

提前规划是合理利用桥下空间的前提,就此,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邓庆尧认为,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青岛应该尽快开展高架桥下方空间专项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升高架桥下方空间规划、建设、利用水,为‘灰空间’引来更多阳光。

就现有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和管理问题,他表示,高架桥下方“灰空间”管理难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城市都在探索高架路下方空间建设利用新路径。

“2021年,深圳市出台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和管理办法,提出桥下空地可以用于设置多功能智能杆、智慧灯杆、信息屏等智慧城市设施设备,或是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共享小汽车的停放场地,以及通过安全评估的汽车充电桩。这给青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邓庆尧告诉记者。

可喜的是,在桥下空间利用上,青岛也已开始有益的探索。记者了解到,位于胶州市跨胶黄铁路桥下的胶州市扬州路休闲公园、位于城阳区正阳中路彩虹桥下的彩虹桥居民休闲运动公园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改造,这两处桥下空间由原来的车辆乱停之地变成了休闲运动场,成为周边居民健身的好去处。

“目前,青岛许多高架桥下空间还未充分合理利用,建议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特点,因地制宜、一桥一策,让桥下空间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广珠建议。

“当下,青岛正在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两项重点工作,部分高架桥下方空间管理不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城市品质,因此,必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现场管理力度,做好高架桥下空间日常管理和维护,实现‘灰空间’的‘明治理’。”刘广珠说。(记者邱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