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浪频频来袭的夏天,游泳成为很多人的避暑方式之一。然而,公共游泳池水质不合格等问题屡被曝光。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儿童在游泳池感染腺病毒,将游泳池的卫生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一些游泳场所出现的主要卫生问题包括:水质浊度、尿素等指标超标;水中的余氯浓度过高或过低;水中检出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微生物的指标不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一些游泳馆一两个月不进行全换水的现象很常见。尤其到了暑期,一些游泳馆开设了游泳班,更不愿意因为全换水而影响教学进度。有的游泳馆宣称一周换一次水,但基本都是放掉一部分水再加一部分新水。

国家层面有必要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规定一个明晰且易操作的换水期限,譬如公共泳池换水期限不应超过7天。公众也要积极向当地卫健部门举报,从而凝聚合力保障公共泳池水质安全、可靠。

刚游完泳回到家,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北京市民张琛的脖子上便起了一块块红疹,他怀疑是游泳池内消毒剂过多刺激皮肤所致。今年以来,这种情况在他游完泳后多次出现。“有时是水质不好,有时是消毒剂超量,这些都容易引发皮肤过敏。”

在这个热浪频频来袭的夏天,游泳成为张琛最喜欢的一项避暑活动,无论是在泳池里游上几圈,还是安安静静泡在池子里,都足以抵御高温。但让张琛烦恼的是,一些看着清澈见底的游泳池其实并不干净。

和张琛有着相同感受的人不在少数。《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随机采访了北京、天津、浙江等地20多名游泳爱好者,有60%的人认为游泳池卫生状况不佳,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卫生检查并对不文明、不安全行为进行处罚。

公共游泳池水质不合格等问题近年来屡被曝光,如入池前不冲淋,在泳池小便、吐痰、搓澡,携带传染性疾病入池等。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儿童在游泳池感染腺病毒,再次将游泳池的卫生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本该清澈透明的游泳池,却成了藏污纳垢之地,不仅降低了公众游泳体验的舒适度,还给公共卫生安全埋下隐患。人们该如何选择一家安全卫生的游泳馆?长期以来游泳池水质不达标的难题又该如何破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