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行:一场人文的盛宴(下)

代 伟  高 琦


(资料图片)

千年秦俑情 华清留汤香

出门旅游的时间总是匆促而紧凑的,还好我们是散客,没有跟旅行团,要不然几天时间要跑这么多地方,确实看不完。

7月24日,前往西安东北部的临潼区,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骊山(华清宫)。

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真实的兵马俑了,以前只能在历史书、电视、手机电脑上见到,这回是货真价实的“兵马俑”。虽然也知道其中一些,但是来到这样的大场面,必须得请个导游讲解,价格也不贵114元。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世界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临潼区城东秦俑村(这个村是一锄头挖出的新村),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羸政的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总面积14260平方米,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面积6000平方米,由四个单元组成,四个方阵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系统,面积524平方米。

去参观的游客很多,其中学生团特别多,尤其是一号坑,近距离看兵马俑只有靠挤进去,导游小姐是个很耿直的人,一边解说一边帮我们抢占有利地形。一号坑是三个坑中面积最大的坑,呈长方形,坑前方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是战车和步兵相间的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

在一号坑内,有一男一女两名工作人员站在夯筑隔墙上,男的端着笔记本电脑,女的拿着一个类似探测的仪器在墙上来回走动,也许是在探测坑道底部的情况吧。

一号坑后方有一块面积较大、深度较浅的四方形坑,听导游说那是已探明没发掘的,旁边的一个方阵是经过修复的步兵俑。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经询问导游的意见后,我不由得俯下身去用手掌轻按抚摸了一下栏外的保护夯墙,刹那间,你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二号坑要比一号坑小一半多,由于出土的大都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且已移走,坑道里所剩的兵马俑已不多,最引人注目的是36号坑道经修复的4个马俑和立人俑,立人俑大多无头,二号坑内有多名戴着头罩、口罩和鞋套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修复工作,夯墙上摆放了很多不明用处的袋状物。

三号坑的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

看完一、二、三号坑,还看了展出的将军俑、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这件俑是唯一一件没有经过修复的)、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御手俑、青铜之冠的铜车马、青铜剑、箭簇等珍贵文物。离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在导游的“引导”下,花200元购买了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监制的《让文物活起来》图书,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请当年(1974年)发现兵马俑的杨志发老人签名。

由于是在网上订的门票,没有门票实物,为求一张实物门票,导游小姐费劲周折终于为我找到一张7月6日的门票。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出来参观完秦始皇兵俑博物馆后,我们一行乘坐旅游专线摆渡车,前往不远处的下一站——秦始皇陵,一路上看见不少村民的房屋几乎全是关于秦俑学习、交流培训、现场制作教学方面的。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区城区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年—前210年)的陵寝。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历经了项羽、东汉赤眉军、后赵石虎、唐末黄巢、五代温韬和清代、民国刘镇华等九次被盗,《水经注·渭水》还记载“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来参观秦始皇陵的游客不多,陵园建筑现仅存封土、内城垣遗址等。在秦始皇陵封土周边的陪葬坑中,现今还能看到大量动物骸骨。“秦始皇帝陵”碑位于封土正前方,封土周围设有双重铁栏栅加以保护,上有“保护区域 禁止翻越”字样。唐中宗李显有《幸秦始皇陵》诗一首:“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始皇帝灭六国、平百越、击匈奴、筑长城、统一度量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虽然秦朝的国祚很短暂,却开创了我国两千余年的政治模式,被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与骊山都相隔不远。

骊山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南,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1302米,由东西绣岭组成,是秦岭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传说黎山老母居于骊山,教出了钟无艳、樊梨花、穆桂英等门下弟子;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历史典故;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骊山是中华民族历史脉络的见证。

购门票时,权衡考虑,没有买大型历史歌舞剧《长恨歌》的套票,而是径直买了“华清宫”门票。检票处对面即为大唐华清城广场,从东后门而上,依次到达昭阳门、五间亭(西安事变旧址,因有五间平房故名“五间亭”)、兵谏亭、日月亭、朝元阁、老母宫,最上面的烽火台传说就是当年“烽火戏诸侯”的地方。由于体力不支加上地势又高陡,就没有再往上攀登。

从老母宫坐索道下山至西后门,包着骊山转了一圈,没找着华清池在哪儿,正在纳闷时,又辗转转回东后门附近,华清池终于现身了。华清池就是洗澡的池子,真实的华清池是由星辰汤(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太子汤(专供太子沐浴的汤池)、尚食汤(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汤池)、莲花汤(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地方,并蒂石莲花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和海棠汤(俗称“贵妃池”,专供贵妃沐浴,杨贵妃在此汤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5个汤池组成。5个汤池附近有专门温泉泡脚的地方。白居易《长恨歌》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华清池,洗不尽的盛唐气象!

深处卧升平 华山高万丈

7月25日,从西安北出发,乘坐高铁经渭南到华阴华山北,登华山。

华山,位于渭南市华阴市,南接秦岭,西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和“华夏”之“华”,说源于华山。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道教“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祗,即西岳华山君神。华山由东、南、西、北、中峰组成,最高峰为南峰,海拔2154.9米,也是五岳最高峰。

“自古华山一条路”,登华山不可谓不险苦。由于是第一次登华山,没有经验,我们一行人到达华山山脚下已是9:30左右。寄存行李后,便开始了在散客通道顶着烈日、长达近一个多小时的排队购票。华山以险峻著称,不像其他的山,游客可一涌而入,为限制游客数量和确保游客安全,我想这可能是它的理由之一吧。

经过漫长的排队,买好了景区门票和进山车票,在检票口又等待大约半小时,终于坐上了去北峰索道的进山大巴。又开了半小时的车,终于到北峰索道。我们在北峰索道游客中心吃午饭、买防晒装备和水,稍作停留,又经过半小时的索道排队,13:10终于坐上了上北峰的三特索道缆车。坐索道缆车的时间大概就几分钟,但缆车下方却很高,我左右的两个人吓得要命。下了索道就是北峰,不一会儿就到了北峰顶和真武殿。北峰顶海拔1614米,是华山五峰中最矮的峰(也可不坐索道缆车,徒步“智取华山登山路”2公里3999级台阶,同样可到北峰),在北峰顶看见金庸先生题写的“华山论剑”石碑(这个是原版),着实让我小激动了一番,招呼着妻子儿子过来拍照,旁边还有拿着剑摆POSE拍照的。想着还要继续往上爬,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那就多拍点,结果后来证实是我想多了。

从北峰出发,经擦耳崖,来到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苍龙岭。苍龙岭西临青柯坪深涧,东临飞鱼岭峡谷,岭脊下高差约五百米,岭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中突旁收,坡度陡峭(45度以上),游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摇,如置云端,惊险非常,传说当年韩愈在此畏险大哭,并写具书信投山下与家人诀别。华阴县令听说此事后,亲自同人去接,韩愈才得以下山,留下有“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当然,唐代时此路仅凿有石窝,也没有护栏,登岭须为爬行,到了上段更需两腿骑跨在岭脊之上,以身伏岭,以手搦岭,慢慢向上潜行,如骑龙背,韩愈大哭也就不足为笑了!

刚爬苍龙岭在右侧道旁看见一行竖字“张善子大千兄弟来游”,看来又遇到一个家乡人……过了苍龙岭就是金锁关了,再往上走便是中峰顶——玉女峰(海拔2037.8米),在中峰顶也看到了“华山论剑”石碑,中峰及以后的峰的石碑都是盗版了。

从中峰迎阳洞绕过东峰(东峰的“鹞子翻身”为华山第二险)至南天门,再往上走,就到了被誉为“华山第一险”的长空栈道。长空栈道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元代高道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栈道在华山南峰西岩下面,筑在光溜溜的千仞绝壁上,真正接近90度,上望崖壁好几十米,下望至少数百米不见谷底,栈道宽仅30多公分,一边空悬并无栏杆,一边崖上钉有铁索可供抓手。出长空栈道经落雁峰到达南峰顶,南峰顶是华山五峰最高点,海拔2154.9米,峰顶有一个小小的仰天池,夏季天干温高早已无水,旁边立有国家测绘局、建设部“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标志,南峰顶也有“华山论剑”石碑,在南峰顶俯看群山,真可谓“一览众山小”。

下南峰,沿莲花坪至莲花洞,洞上方刻有“太乙莲台”等字,再往前走便是华山景色最美的西峰。西峰顶位于莲花峰,海拔2086.6米,在西峰顶依旧有“华山论剑”石碑。除了东峰没有去,看来华山基本上每个峰都有这个了。在西峰稍作停留观赏风景后,乘坐西峰的太华索道下山。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索道经过上站、中站和下站,索道缆车穿梭之间群峰层叠、峰回路转,下方落差达数百米,经过下一个隘口时索道忽快忽慢,看了看捏在手中索道票的说明,还好索道未在半空中停滞,不然真要把人吓出个三长两短。

不知不觉,索道已行进至西峰中部,对面三个人是来自攀枝花的年轻家庭,男的是重庆人,他们有个乖巧的女儿,女儿遗传了父亲的基因比较胆大,妈妈则在索道行进中不停地叫喊。说实话,华山西峰索道的长度、历时要比北峰索道长和久。在行进近二十分钟后,我们下了西峰索道,在华山的山门牌坊前拍照留念,之后便乘坐出山大巴,驶离华山景区,披星戴月返回西安。

初爬华山,毫无经验可言。爬华山不外乎两条路:一是西(峰)上北(峰)下,一是北(峰)上西(峰)下。其实爬华山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北峰和西峰之间的五龙桥,通过五龙桥至鱼石再至华山峪、药王洞、毛女洞,至此可至东峰、南峰和西峰,兴许你还能在道旁碰见一棵被誉名“二将军”的古树,这棵树的树龄已有530年了……

北宋寇凖《咏华山》诗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此诗描写华山的高峻,人在顶峰,群山白云都在脚下,顶天立地,气象万千,道出了华山的雄伟峭拔,气象之阔大。

“心中有山,居山而行。”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是要你去征服它,它更多的是需要敬畏和恭诺。有的人寻寻觅觅、涤荡半生,最后沉沦于浮世;有的人置身物欲横流,却保持初心,念一份天真,留一方净土。华山,或许就是你心中的浮世或净土!

陕博赏国宝 夜游不夜城

转眼到了7月26日,这是来西安的第六天,上午休息,下午去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大雁塔西北侧,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其中,一级文件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

陕博实在有点大,走马观花的全部看一遍都至少需要两小时,我们买的通票,为保证参观质量,进入大厅后先申请了一个导游。

挂上接收器戴上耳机,参观就正式开始了,大厅正中央立着一尊高大雄壮的石走狮,这是武则天之母杨氏咸阳顺陵陵园的石刻,其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形象,表现出盛唐雄壮豪迈的时代风格,是中国历代石狮中体量最大的一尊,被誉为“东方第一狮”。不过这尊石走狮却是个复制品,真的不知道在哪里。

进入第一展厅,里面主要展出了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半坡文化、西周青铜器和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化。这里面有3件国宝:西周旟鼎、西周五祀卫鼎、西周多友鼎。

第二展馆主要展出了西汉、南北朝少数民族的珍贵文物和文化艺术。这里面有2件国宝:皇后玉玺、鎏金竹节熏香炉。

说到皇后玉玺,还有这么一段故事:1968年9月某个傍晚,家住韩家湾公社韩家湾的13岁学生孔忠良在放学途中捡到一块白色石头,立即与父亲一起将其送到国家文物部门鉴定。此后,专家们查阅许多古代文献,发现《汉官旧仪》上记载有“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而“皇后之玺”的发现地在吕后与刘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约一公里的长陵陵园之内,其形制、式样、印文内容及字数均与文献所载相符,经研究、鉴定,当为吕后之印玺无疑。

第三展馆主要展出了具有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及唐以后时期的文化风貌代表性的珍贵历史文物。这里面有3件国宝,分别是:三彩载乐驼、青釉提梁倒注提壶、黑釉油滴碗。

看完这3个常规展馆,就是收费展馆了,收费展馆有两个:何家村大唐遗宝展、唐代壁画珍品馆。1970年10月5日,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陶瓮,里面装有大量金银器。1970年10月11日,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点的北侧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类似的陶瓮,瓮上面盖有一层银渣,其内装有金银器和玉器。考古人员在陶瓮的旁边,还发现了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银罐,银罐内装有一件精美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国之重宝)。这次出土的文物被称为何家村唐代窖藏。

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的有4件:舞马衔杯纹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镶金兽首玛瑙杯、鹦鹉纹提梁银罐。其中,舞马衔杯纹银壶、镶金兽首玛瑙杯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如今,这两大一小三个瓮罐仍静静摆放在展馆入口处。

进入唐代壁画珍品馆参观,是需要套上鞋套,不能拍照,里面主要展出了从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墓道两侧完整切割保存完好的珍品壁画,堪称国宝级的有5组:章怀太子墓的客使图、懿德太子墓的阙楼仪仗图、永泰公主墓的宫女图、章怀太子墓的马球图、章怀太子墓的狩猎出行图。

参观接近尾声,国宝厅里的陕西国宝系列特展展出了一件唐代骑驼胡人小憩俑。该国宝长60厘米、高73厘米,1987年西安市韩森寨红旗电机厂出土,现为西安博物院藏。骆驼体形高大,背有双峰,曲颈昂首站立。背上一胡俑,侧身盘腿横骑驼背,左手扳着左腿,右手搭于驼前峰,枕臂小憩入梦。栩栩如生的造型,将骑驼胡俑在漫漫丝路上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途中在驼背上暂作休息的情形,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具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参观完陕博已是傍晚,我们又步行至一二公里外的大雁塔,借着夜色欣赏附近的大唐不夜城。

夜色中的大唐不夜城灯火通明,人潮涌动。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如同过春节般张灯结彩的气氛,这里的房屋建筑、亭台楼阁、树木甚至连路面,都被绚丽多彩的灯火所包裹。唐代诗人群雕像,吸引游客驻足盘腿观看的秦腔表演,可以用双脚谱曲的七彩钢琴路,不停交叉变幻的射灯,穿着唐服的女子,各式各样的小摊……这里简直就是一座“美绝人寰”的不夜城。看着眼前华灯辉煌的殿宇楼阁,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千年前的巍巍盛唐。

渭北访汉陵 寻梦皇城根

7月27日,我们坐上了去西安以北渭河北郊的汉阳陵博物馆的嘀嗒车,车主姓党,从事环保行业,嘀嗒车只是他的副业。他是个健谈的人,一路上我和他都在说着西安的历史。听完我前几天的行程,他惊讶地说道:“哥们,你把西安能玩的地方都玩遍了。”在快进入汉阳陵博物馆景区时,我们被检查站的同志拦了下来,央求再三、登记签字后才让放行。这天是个星期六,来汉阳陵博物馆的游客比之前的昭陵、茂陵要多些。

汉阳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北的咸阳原上,是汉景帝刘启(前188年3月4日-前141年3月9日)及其皇后王氏(王娡)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景帝刘启是汉武帝刘彻的父亲,西汉帝国的第四位皇帝,和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创造了中国君主专政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汉阳陵的地宫目前未开放。我们是从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和考古陈列馆开始参观的。进入馆厅时,有1-2个旅行团在排队检票,我们散客被告知等待旅行团清点人数后再进,进入前需套上鞋套。馆厅的幕墙和通道是中空镀膜电加热玻璃,这让游客在充满神秘感的环境中近距离、多角度欣赏大量的文物遗存。通过脚下的玻璃通道,可清楚看见陶俑、陶塑动物、木车马、漆木箱、陶仓、玉壁等文物遗存,其中尤以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63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的陶俑十分引人注意。为什么汉景帝刘启需要这批缺胳膊的裸俑从葬?经考古工作者细心发掘清理,终于弄清了其中原委。原来,这些裸俑早年埋葬时装有木质的臂膀,穿着代表各自不同身份的衣服。但经过2000多年地下环境的腐蚀,衣物和木臂腐朽殆尽,发掘出土时就成了缺臂的“裸体俑”了。馆厅上下两层密集陈列着30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1700余件文物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出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和考古陈列馆,沿司马道,便来到了汉阳陵陵山。陵山前方竖立着几块石碑,尤以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汉景帝阳陵”石碑最为高大。前几个陵也有此人题写的碑名,毕沅贪碑,看来这个人除了是个历史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还为保护陕西古文化遗存立下了汗马功劳。陵碑前面的出口处,是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里面是两组对称相连的三出阙建筑遗址,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帝陵陵阙建筑遗址。

离开汉阳陵,正准备返回西安,突然,看见正前方有一个山包包,心想难道这又是哪个皇帝或名人的墓?问了身旁一位工作人员,说是汉景帝刘启皇后刘娡的墓,皇后的墓有这么大的吗?有些不信,于是跑步前去查看,快到时山前有两名工人正在筑路,靠近这座荒凉大墓,只见一块石碑立于灌木之中,上书“汉惠帝安陵”。汉惠帝刘盈,西汉第二个皇帝,这个悲剧皇帝的陵寝没想到竟于此。呜咽宛转、如泣如诉的秦人老腔,萦绕在这座大墓的周围,仿佛诉说着墓主人可惜、可悲、可叹的一生!

明城墙是此次西安之行的最后一站。明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所以叫明城墙,是因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城墙主城门四座: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4公里,共有98个马面,5984处城垛,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

我们从南门永宁门上的城墙,城墙上挂满灯笼、旌旗招展,可乘坐观光车,也可骑自行车。即将出城门时,笔者靠在城门下通道边盘坐地上,静静地看着城墙,触摸斑驳的石壁,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后  记

此次西安之行历时七天六晚,由于时间关系,没去小雁塔、碑林博物馆、永兴坊,也许只能下次再去了。下次去时,定要爬一爬华山的东峰,看一看宝钏牵着平贵的手的寒窑,喝一喝永兴坊的摔碗酒……

“长安自古帝王都”,三秦大地,千年帝都,华夏文明之灿烂,文化底蕴之深厚,汉唐盛世之繁华,亲临感受之震撼,西安,不是“一日看尽长安花”所能形容的!

在这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和底蕴,仍然在静静地延续。

在这里,是一场人文与历史、前世与今生的盛宴和邂逅。

西安,我们还会再来!

(全文完)

相关阅读

【历史文化】西安之行:一场人文的盛宴(上)‖代伟 高琦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scsdfz)”

文/图:代 伟(四川内江人,内江高新区胜利街道党工委委员)

高 琦(笔名高歌、宇寰、婷子,四川法制网副主编,四川法制网川南区域负责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内江市东兴区作家协会会员)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