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地貌及立体的气候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12月7日至12月19日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云南极小种群拯救保护工作获得国际认可


(资料图)

云南省不是只有野生亚洲象这个IP随着云南持续实施120多个拯救保护项目濒临灭绝的112个云南极小种群物种得到了抢救式保护

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黑颈鹤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中国在向全球展示和分享物种拯救保护的“云南方案”

这样的保护成果需要全民参与的同时部分景观和珍稀动物也是能在保护区内近距离观赏的

现在就跟随小编的足迹一起来发现世界珍稀生态景观就在云南

萤火虫

所在地:西双版纳景洪市勐腊县勐仑镇葫芦岛

保护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夜观萤火虫适宜季节:4月-8月

萤火虫在林间飞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供图

每年4月-8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的萤火虫就进入观赏期。万千流萤成群结队,在树叶、草地、湖水,甚至游客的耳朵边跳舞。

萤火虫的成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供图

据悉,萤火虫是对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萤火虫,全世界的萤火虫大约有2000种,中国大约有七八十种。它们生活在温带和热带的潮湿环境中,活动范围一般不会离开水源。

萤火虫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类代表性生物,是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它们的生存状况与生态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能控制蜗牛、蛞蝓等生物数量,也是自然界重要的分解生物。

萤火虫在林间飞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供图

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它是环境是否良好的自然指标,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春兰介绍,“萤火虫实际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别高,需要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茂盛的植物,它还对光特别敏感,有光干扰的地方它是不会生存的,所以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亚洲除安帕瓦和沙巴萤火虫出名外,现在西双版纳也是国内观测萤火虫最佳的目的地之一。版纳植物园中丰富多样的植物、散落其间的池塘,都为萤火虫提供了绝佳的生境。

据了解,观看萤火虫的最佳时间是傍晚7点到晚上10点这段时间。在安静的夜晚看着眼前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忽闪忽闪地在丛林中穿越,场面非常壮观。

萤火虫在林间飞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供图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还在云南发现了3个萤火虫新种、4个中国新纪录种。

3个萤火虫新物种分别是:在丽江玉龙发现高山扁萤、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轿子山附近发现禄劝扁萤、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黄茅岭乡发现巨胸扁萤。另外,还在云南发现了4个中国新纪录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鹿马登发现了小扁萤、临沧市镇康县忙丙乡发现了扇窗扁萤、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发现了尼泊尔扁萤、高黎贡山赧亢发现了黑泽扁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学燕表示:“扁萤属目前全世界增加到了20种,中国分类种类也从原有的4种增加至11种。有萤火虫的地方,就说明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是相对好的,这一新发现也将有助于了解云南萤火虫的物种和生态。”

蝴蝶

所在地: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

保护区:蝴蝶谷

观赏羽化成蝶适宜季节:5月-6月

人蝶共舞(资料图)。新华网发 高飞 摄

每年5月至6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当地蝴蝶谷中,预计有上亿只蝴蝶宝宝羽化成蝶。

“红河蝴蝶谷蝴蝶数量巨大,不逊墨西哥和中国台湾的斑蝶越冬地,多数年份仅白袖箭环蝶数量就可达1亿只以上。”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成理介绍,红河蝴蝶谷当地蝴蝶物种的数量很大,几乎所有蝶种均为本地蝶种,远超墨西哥和中国台湾的同类景观。红河蝴蝶谷为夏季蝴蝶谷,繁殖期蝴蝶活动频繁、活动范围大,景观效果更好,而其他两处为越冬聚集地,越冬蝴蝶仅在少数晴朗天气活动,其余时间静息,景观效果较差。

除了集中在5月至6月间大量羽化的白袖箭环蝶,红河蝴蝶谷内常年还能见到凤蝶科、粉蝶科、斑蝶科、蛱蝶科、环蝶科等其他蝶种。

蝶舞翩翩(资料图)。新华网发 高飞 摄

西南林业大学动植物保护专家周雪松表示,红河蝴蝶谷满足生物多样性的四个特征,分别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这也是形成该地区蝴蝶种类繁多、聚集爆发的重要原因。

“‘物种多样性’在马鞍底乡其实很好解释,在马鞍底的蝴蝶有数百种,这就是‘物种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其次,蝴蝶在自然分化、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品种,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据周雪松介绍,除了生物本身的进化外,马鞍底地区的地形条件不容忽视。“山谷地区气候闷热,再加上暖湿气流遇到高山形成大量降雨,马鞍底这样的湿热气候,是最适宜蝴蝶繁衍孵化的。我们一般将它叫作‘水热条件’比较好,这是红河蝴蝶谷的优势。”从河谷地带到当地五台山主峰,海拔高差将近3000米,这样的高差就形成了涵盖热带、温带甚至寒带的丰富植被类型,也造就了生态环境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这给食性单一的蝴蝶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云南蝴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团队完成了一个较为全面可靠的云南蝴蝶名录,共收录6科356属1300种云南蝴蝶。结果显示云南蝴蝶的属种数分别约占中国蝴蝶属种总数的79.8%和58.6%,证明了云南拥有极高的蝴蝶多样性。

该研究还报道了2个中国蝴蝶新纪录属、18个中国新纪录种以及36个云南新纪录种。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云南蝴蝶的物种信息,为云南蝴蝶研究及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绿孔雀

所在地:楚雄州双柏县

保护区: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

说到孔雀,恐怕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动物园中的蓝孔雀,这种孔雀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而绿孔雀是中国唯一原生孔雀,目前国内仅云南分布。目前云南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为600只,珍稀程度远超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河上游河谷栖息地内的雄性绿孔雀。庄小松 摄

在云南中部元江中上游河谷两侧的季雨林,庇护着国内一半以上的绿孔雀。在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努力下,保护区内的绿孔雀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并有向外扩散的趋势,或许有一天更多人会听到绿孔雀的鸣叫,会看到它们翱翔的美姿。

而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哀牢山莽莽山林里,也栖息着绿孔雀,截至2021年底,楚雄州绿孔雀现存数量达300只左右,接近全国总数的50%,楚雄州已成为国内绿孔雀野外种群的主要保存地。

绿孔雀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喜欢在草地、河岸和林下开阔地带活动,活动区域多与人类居住区重合。

新华网发 邓雄 摄

近年来,云南省在5个州市的6处绿孔雀重要栖息地陆续组织绿孔雀野外种群调查和巡护监测项目,建立完善野外调查和视频监测相结合的常态化监测体系。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李鹏介绍:“视频监测结果显示,绿孔雀种群活动区域呈转移扩散趋势,栖息范围正逐年扩大,种群数量迎来恢复性增长。”绿孔雀野生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是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注脚。

滇金丝猴

所在地: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

保护区: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保护区里的滇金丝猴 彭建生 摄

滇金丝猴是我国的“第二国宝”,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并在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上活动。滇金丝猴分布区域狭小,其中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滇金丝猴种群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而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的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是唯一民众能观赏到滇金丝猴的地方。自建立以来,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便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承担起守护滇金丝猴的责任。

在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游客能近距离欣赏到滇金丝猴的容颜。景区内一共有12个观测点,每天早上9点到9点半是工作人员喂食的时间,也是观猴的最佳时刻。公园里生活着9个家族、70余只滇金丝猴,“喔……阿瓜捏?”(傈僳族语:喂,你们在哪儿)护猴员几声呼唤,这些隐藏在丛林深处的精灵,会迅疾地穿过茂密丛林,出现在各路游客面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向如武介绍,从1983年云南建立第一个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开始,政府持续增加投入、制定政策推动保护滇金丝猴。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也从1996年的大约13个种群1000-1500只、2016年调查的18个种群3000只,增加到现在的23个种群3845只左右。滇金丝猴种群和数量增加的背后,是数十年来几代科研人员、保护区工作人员、巡护员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西黑冠长臂猿

所在地:普洱市景东县和大理州南涧县的结合部

保护区: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无量山里的西黑冠长臂猿

西黑冠长臂猿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的灵长类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分为东黑冠长臂猿和西黑冠长臂猿两个亚种,前者多分布于广西,而后者多见于云南。西黑冠长臂猿在云南主要分布在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其中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黑冠长臂猿较为集中的重要分布区。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除生活着西黑冠长臂猿、灰叶猴、短尾猴、猕猴等灵长类动物外,还同时生活着鬣羚、斑羚、水鹿、黑熊、林麝、鼯鼠、果子狸、野猪、林雕、蛇雕等野生动物。

景东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2021年,对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的第3次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记录到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104群,其中:景东90群,南涧3群,镇沅11群。而在2001年的第1次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中,这个数字是98群,其中,景东91群,南涧2群,镇沅5群。

景东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通过多年保护,云南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约1400只(2021年数据),占全球90%以上。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介绍,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既凸显了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也反映了当地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显著提高。

黑颈鹤

所在地:昭通市大山包

保护区: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颈鹤 供图

每年入冬时节,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平均海拔3200米的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上千只“高原精灵”黑颈鹤都会如约而至,翩翩起舞、信步滑翔,成为云贵高原上最美丽的风景。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IUCN近危物种。黑颈鹤的全球种群超过了1.5万,主要分布在中国、不丹和印度。而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中国已知的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栖息地之一。

保护区内分布着737种高等植物,为越冬黑颈鹤等186种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及觅食环境。保护区是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分布着5958公顷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

黑颈鹤 供图

1988年,曾被当地群众称作“雁鹅”的候鸟首次以黑颈鹤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冬黑颈鹤数量逐年攀升,大山包获得了“中国黑颈鹤之乡”“中国最美湿地”“国际重要湿地”等多项荣誉。

为保护好黑颈鹤,昭通市按照“人退鹤进”的思路,对大山包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系统规划,推进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最大限度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黑颈鹤 供图

目前,大山包湿地面积从1990年建立保护区时的3150公顷增加到5958公顷,黑颈鹤数量从260多只增长到1900多只。2022年1月15日的同步调查中监测到黑颈鹤1926只,创下建立保护区以来的最高纪录。

结语:

2021年以来,云南省发现了50余个动植物新种,云南这片孕育生物多样性的沃土,近30年来,境内累计发现新物种2519种,是全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省份,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新物种发现于云南。海量的云南新物种、新纪录种,使云南生物多样性关注度持续升温。

这些年,云南省也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省目前共建立国家公园创建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11种类型自然保护地362处,面积549.5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32%。让这些濒危保护动物有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也有机会让更多的市民能走近它们,近距离感受生物多样性的美丽自然画卷。这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未来留给子孙后代珍贵的自然资产。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让我们一起守护每一个生命,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策划:何宣颖  本期文案:何宣颖  海报设计:王元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网、春城晚报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