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千年彝装,一赛千年,赛装节背后的精彩是彝族刺绣的变化万千与多姿多彩。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彝族刺绣历史悠久,与千年赛装相生相伴、交相辉映,是广大妇女“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永仁彝族刺绣、赛装节于2009年双双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永仁县十分重视彝族刺绣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努力让“指尖的艺术”加速向“指尖经济”转化。目前,永仁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2人,州级8人,县级6人。
在阳光永仁·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一家彝绣产品店铺内摆放了各式各样特色鲜明、设计精巧的彝绣产品,除了传统服饰外,还有抱枕、杯垫、镜子等品类。老板李芬今年67岁,作为彝族刺绣项目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多次外出学习的经历让李芬有了更多的见识。“之前去东华大学培训,在一节销售课上我们一件东西也没卖出去,但发现其他人的文创产品、旅游产品卖得特别好,回来我们就开始创新产品类别,也尝试做更多的文创产品。”李芬说。
据介绍,永仁县将绣女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彝绣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绣女的刺绣技艺和设计创新能力。同时,永仁县还常态化组织专家、学者对彝绣技艺进行研究、保护,使平绣、十字绣、扣花绣、多色插花绣、镂空绣、画图插花扣边绣六种刺绣工艺得以全面系统的传承。
在阳光永仁·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另一店铺里,彝族刺绣项目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晓丽也分享了她的彝绣创业路。受环境的熏陶,李晓丽自幼便跟随父母及村寨里的彝族刺绣艺人学习彝绣。2015年为照顾家人她开始回乡发展彝绣产业。
“政府给了我们很多的扶持政策,有了‘彝绣贷’我们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买铺面政府也补贴了5万元。”政府的系列扶持举措,为李晓丽发展彝绣产业注入了“强心剂”。目前,她的公司有绣娘1000余人,产品更是通过订单销往全国多个地方。
近年来,永仁县认真落实州级出台的金融支持彝绣产业12条措施、银行优惠贷款“彝绣贷”、保证纯手工绣品的“彝绣保”、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等政策措施,助力彝绣市场主体发展。目前,全县共发展州级彝绣文化产业园区1个,彝绣产业协会1个,有正常生产经营的彝绣企业10户、个体工商户68户、专业合作社6个,有绣娘2713人,形成了“园区+企业+协会(合作社)+绣娘”的彝绣产业发展模式,2022年永仁县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3300万元。
“我们大力推动彝绣与文化节庆、旅游的融合,让彝绣产品在更多的平台呈现、展示,同时通过电影、赛装活动、非遗进校园等,让传播彝绣、发展彝绣的氛围更加浓厚。”永仁县文化馆馆长尹昌泉介绍道。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做好彝绣的传承和发展,永仁县信心满满。小小绣花针上,还将“绣”出更加美丽的未来。
云报全媒体记者杨吉娟吴沛钊殷洁李沛昀刘畅吕瑾刘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