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胜武在给戒毒人员上课。

“洪教官您好,还记得我吗?我现在在菜市场帮妈妈看摊。”近日,正在菜市场买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贵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大队长洪胜武突然听到有人跟他打招呼,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曾经管教过的强戒对象王某。


【资料图】

王某告诉洪胜武,他从强戒所出来后,远离“毒友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看着眼前忙碌而有干劲的王某,洪胜武心里感到很欣慰。

采访洪胜武颇费周折。因为工作时不能携带手机,他经常处于“失联”状态。洪胜武在强戒所这片小天地里,默默耕耘22年,用真心唤醒了一名又一名迷失方向的戒毒人员,帮助他们找回自尊、获得新生。今年7月,他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戒毒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拧紧戒毒监管安全阀

戒毒监管工作繁杂,安全稳定是永恒的主题。新入所的戒毒人员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不能适应,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是被冤枉的,根本不服管教。为此,洪胜武结合“三必谈”(谈思想、谈纪律、谈家庭情况)的结果给每名戒毒人员量身定制帮教方案。

一次,洪胜武在与戒毒人员王某“三必谈”中了解到,其心脏不好,于是将王某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正是洪胜武的这个发现,挽救了王某的生命。

那是2019年冬天的一天凌晨,正在巡查的洪胜武发现躺在床上的王某蜷缩着身体,用手捂着胸口不停地翻来覆去。“不好,估计他是心脏病犯了。”

洪胜武与值班民警紧急处置,闻讯赶来的所医务室医生马上进行急救,并联系相关医院,紧急送医。因抢救及时,挽回了王某的生命。在后来的强戒过程中,王某十分配合民警管教。

“通过‘三必谈’,我们可以排查戒毒人员潜在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确保安全稳定。”洪胜武介绍,去年,他们通过排查发现,两伙不同地域的戒毒人员因为相互看不顺眼,企图打架。洪胜武发现苗头后,分别找双方的“领头人”进行教育警告,讲明利害关系,还通过日常的文娱活动,让双方多接触多交流,最终双方放下成见,和平相处。

搭起高墙内外连心桥

吸毒人员进戒毒所之前,终日沉浸在毒品麻醉的幻境中,灵魂扭曲、堕落沉沦。洪胜武与同事把帮助吸毒人员悬崖勒马、脱离毒海作为使命,用爱心在吸毒人员和亲人间搭建一座座桥梁,帮助他们弥合亲情,戒掉毒瘾,回归社会。

30岁的陈某2020年春节前进入戒毒所,管教民警找他谈话时,他不是顶撞就是爱理不理,甚至有暴力倾向,与同戒人员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向。为帮助陈某尽快适应戒毒所环境,洪胜武多次找他谈话。经了解,陈某因为吸毒已经“三进宫”,平时还到处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家人对他已经绝望。陈某之所以不配合管教,就是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于是破罐子破摔。

“家人一次次的规劝,换来的是你一次次的欺骗,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如果你不痛改前非,家人怎么会原谅你呢?”洪胜武劝陈某。

“我真的后悔了,但是家人不愿见我,我已经很久没见到母亲了。”在洪胜武的多次劝说下,陈某吐露了心声。

了解陈某的思想动态后,洪胜武给陈某的家人打电话,劝他们再给陈某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陈某母亲表示,自己年岁已高,经不起折腾,拒绝到戒毒所探视陈某。

洪胜武找到陈某所在村的村干部,一起做陈某家人的思想工作。

“你们这么关心我的儿子,作为家人我们没有理由抛弃他。只是我腿脚不方便,你们能来接我吗?”几次劝说后,陈某的母亲表示愿意到戒毒所看望陈某。

对于老人的请求,洪胜武毫不犹豫答应了。到了约定时间,洪胜武与同事一大早驱车两个多小时,将陈某母亲接到戒毒所。

隔着铁窗玻璃,陈某70多岁的老母亲流着泪,一只手拿着听筒,另一只手隔着玻璃紧紧贴着儿子的手,嘱咐他要听管教民警的话戒掉毒瘾。陈某一边哭着一边点头答应。

通过这次亲情会见,陈某解开了心结,戒毒的信心和决心大增。在后来的日子里,陈某表现优秀,多次获得奖励,最终提前解戒,顺利回归社会。

为戒毒人员铺平回归路

“在戒毒所的两年时间,戒毒人员不仅要从生理、心理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还要在离所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才能顺利融入社会。”洪胜武介绍。

洪胜武是个有心人,他在“三必谈”时记下了每个戒毒人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样到了职业技能培训环节,总能“慧眼独具”,推荐他们学习与自身特长相符的技术,出所后能学以致用。

“我有了案底,出去后怎么找工作?”戒毒人员邓某入所后整天唉声叹气,情绪低落。

洪胜武主动找邓某谈心,安抚其情绪,让他配合管教戒除毒瘾。了解到邓某有从事茶艺工作的意向,洪胜武推荐邓某参加所里举办的免费茶艺职业技能培训班,学习品茶、泡茶、制茶技术。

邓某十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培训班积极学习,最终在出所前通过了人社部门举办的技能测试,拿到了茶艺师证。解除戒毒后,邓某跟着亲戚做了两年茶叶生意,积累了经验。去年,他创业开茶庄,日子越过越红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