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龙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创文工作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抓手,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理念,从“小切口”入手,聚焦常态化、长效化,用一项项硬核措施把创文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洋溢在百姓脸上的幸福笑容越来越多,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黄龙新画卷正一帧帧展现在全县人民面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利民于行 创建创出获得感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块“金字招牌”,获得这块招牌需要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黄龙县于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2021年,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23年进入创文攻坚期。

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打好创文攻坚战,黄龙县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先后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题整改推进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找问题、补短板,建立了县级领导划片包抓责任制,将创文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24名县处级领导,夯实主体责任,确保创建任务件件落实。同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细化创文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设置现场巡查组、点位建设和日常督查组、市民满意度提升和负面清单监管组、执纪问责组、资料收集审核组共26组。所有县级领导分别带队对农贸市场、小区、汽车站等所有创建点位进行全面督查检查,共发出督办函163份,针对主次干道、商业大街、马路市场、农贸市场及周边、社区等重点点位督办问题共354个,目前整改到位320个,其余问题在整改时限内正在逐步整改。

畅通、文明、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今年,中心街、锡龙、红军小学等多处路口的人行横道线、等待区指示焕然一新,标线指向醒目,周围交通秩序井然。

这是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与十大提升行动结合的一个生动成果。黄龙县结合创文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抓重点”上下功夫,24名县处级领导以“文明出行”“诚信守法”“市容市貌”“户外广告”“窗口服务” “城乡共建”“市民素质”“文明旅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机关”等十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细化城市管理,完成城西社区广场改造、小区充电桩、杆线下地、非机动车停车等12个项目建设,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186场次,组织发放宣传资料43000余份,创建工作立竿见影。

现在的黄龙,从非机动车停放到小广场改造,从道路标线改善到市民素质提升,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交通畅了,环境美了,设施全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一步步变为现实。

因民而需 改造改出幸福感

改造是创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改造“改”出幸福感,“造”出满意度?如何让创文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黄龙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改造关键是要从群众需求出发,突出一个“实”字。

老旧小区一直是群众心坎上的一件大事。“以前小区进出道路比较窄,配套环境也不能满足大家需求,尤其是没有电梯,老年人上下很不方便,大家都期待能尽快完成改造。”在黄龙县物资局家属楼居住了多年的李忠学说。面对群众期盼,黄龙县转政府“下单”为群众“点单”,因地制宜制定“一楼一策”、标准适中的改造方式,对照宜居示范小区创建标准,确保应改尽改。

走进小区,一眼就可以看到楼梯外的一栋栋电梯玻璃房。现在物资局家属楼的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原本老旧拥挤的小区从“里”到“外”颜值大变,既有了“面子”更有了“里子”。“经过改造,小区道路宽了,路面平整了,电梯有了,我们住着也更舒心了。”

目前,物资局家属楼等64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成,结合创文,改造工作以给排水管网、屋面防水、外墙保温安防监控系统等为重点,充分征求居民加设电梯意愿,共加装18部电梯,安装智慧安防系统12套,让改造春风吹进老旧小区,推动忧居变优居,让群众从心底满意。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新变化。为了深化创文成效,让群众畅享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实现“推窗见绿,出门看景”,黄龙从身边环境入手,打造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五分钟休闲圈”,让“家门口”发生的小变化给群众生活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走进黄龙大街小巷,满目皆景,一派生机盎然:公园设施齐全、景观丰富,“口袋公园”主题鲜明、功能多样……

“这个‘口袋公园’就在小区旁边,几步路就能走到,平时带着孩子来这玩玩游乐设施、散散步,很是方便。”家住水磨坊小区的李女士高兴地说,“虽然公园不大,但是游乐设施、步道都有,不论是带着小孩子还是父母活动都可以,既满足了我们的休闲需求,也不用跑那么远去找公园了。”

“口袋公园”是城市微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周围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新去处的同时,让城市的品质进一步提升。“口袋公园”因其规模较小而得名,是市民家门口的公园。黄龙充分利用城区的闲置地、边角地、零碎地等,微改造、微提升,建设贴近市民生活的城市微空间,不仅提升城市“颜值”和城市品质,更完善了服务群众等功能。

在县城建设过程中,黄龙县遵循“区域性、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的原则,结合各点位实际情况,“见缝插绿”“以点成网”,将生态、景观、功能融于一体,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和绿地,黄龙县共有15处。

为了给广大群众打造更多的家门口“微幸福”,近年来,黄龙把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品质纳入创文工作中,城区内增设河道景观8公里,建成景观桥15座,水景观6处,水景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5处,绿化总面积98.7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7.9%和44.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8.2平方米,以宜居为目标让群众生活更舒适、更便利。

惠民于心 服务“加满”亲近感

“以前回家碰到作业不会做只能空下,爷爷奶奶不会教,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现在在这里不仅有志愿者哥哥姐姐给我们讲解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做完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很喜欢。”在城东社区“六点半”课堂上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开心地说。

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黄龙县在创文中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县现有志愿者队伍31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小蜜蜂”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印发了《黄龙县“学雷锋 树新风 我与黄龙共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各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

一堂堂课后活动、一次次爱心义剪、一次次旧衣回收、一张张笑脸……在志愿者们的合力共建下,各项志愿服务全面深化,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用心用情传递幸福温度。目前黄龙的志愿服务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顶顶“小红帽”、一件件“红马甲”成了这座小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不仅是志愿服务,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更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近日,记者走访部分公共场所,发现小小母婴室正在成为“文明标配”,温馨舒适的环境与功能让出门在外的妈妈们不再“头疼”。

走进黄龙县客运站,在大厅的右侧一眼就可以看到母婴室。空间宽敞明亮,防滑地面、带安全扣的婴儿尿布台、婴儿床、饮水机、桌子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让带婴幼儿出行不再是一件“苦差事”的同时,也从细节处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与温暖。

据统计,黄龙县共建设完善公共场所母婴室2处,全面整改城区无障碍设施110处,修建公共厕所24个,用心用力用情补全文明创建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用小设施彰显文明“大形象”,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更加贴心,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为民所用 接力“更新”满足感

围绕努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新黄龙目标,黄龙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网格、扎实推进工作进程,形成了“五级联动、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不断以更精细的管理、更贴心的服务,全力破解痛点难点,用为民服务的成效检验创文工作成果。    

今年4月以来,原本坑洼破旧的原供销社家属院焕然一新,原本岌岌可危的楼房没有了,坑洼泥泞的路面硬化了,院子有了停车场。

“中心街这里上班的人多、居住的人多,停车难、停车乱成了常有的事,现在把隔壁闲置的院子给建成了微型停车场,回家停车方便多了。”住在后街欣欣家园小区的居民刘正英说。

据了解,为满足市民出行停车需求,推动文明城市创建,黄龙县把新建微型停车场作为重点民生项目实施,充分摸排整理,充分闲置资源,围绕老旧小区、中心区、校区、院区等四大区域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在锦苑小区楼下、移动公司广场东西侧、原供销社家属院等地“见缝插针”建起了“微型”停车场9个,新增停车位165个;同时对城区原有停车场和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进行改造升级,共计开放停车场19个,停车位1200余个,停车场运用智能停车系统,实现无人收费通闸,极大地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

不仅是解决“停车难”问题,黄龙紧盯交通文明治堵、市容市貌治乱、农村环境治理等难点,统筹联动,把功夫下在平时,干好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让群众畅享实实在在的创文成果。

城市更新行动成果显著,截至目前,黄蒲高速、延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改造国省干线、农村公路190.6公里;更新城区道路交通标线6000平方米,增设行人过街LED提示牌39处,对城区9处坑洼路面完成修补;完成城西社区广场改造项目,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环境品质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实施小区充电桩建设项目,加大非机动车停车棚建设,根本解决飞线充电治理难题;按照“就地就近、合理便民”的原则,取缔城区人行道自行车停放架,在各单位和公共区域设置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新增非机动停车点42个,实现“200米内便捷停放”。

一处处改造提升持续加码群众幸福,一项项服务实实在在回应百姓需求,一个个民生项目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黄龙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文明创建相结合,让创文因民所需、惠民于心、为民所用,为群众创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让越来越多的笑容洋溢在百姓脸上。

审核:张毛毛

编辑:高亚蓉

黄龙县融媒体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