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资料图】

这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参赛队

致敬大漠“窑洞派出所”时

吟诵的诗句

引起现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

今天

让我们一起探寻

全国唯一的大漠“窑洞派出所”

背后的故事……

1月30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语言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播出第六期《本来》,其中“千人千问”环节取材于全国唯一的大漠“窑洞派出所”——甘肃省敦煌市公安局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

徒手挖出来的派出所

“我常常思念这里的一切,我想用诗词送给新一代的继任者和我的战友,诗词大会的选手朋友们帮助我想两句。”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现场,主持人连线雅丹派出所原所长、“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李生寿,他向节目组提出了自己的愿望。

李生寿于2022年从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退休,曾在这里工作了24年。退休后的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用一首诗词送给派出所的民警,鼓励他们继续坚守大漠,守护百姓安全。

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里,现场参赛战队、嘉宾老师、主持人纷纷为雅丹派出所吟诵诗句,为李生寿圆梦。其中黄河队将唐代诗人戴叔伦的诗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送给雅丹派出所的新一代民警。

“大漠的风沙在他们的脸上留下皱纹,炎炎烈日让他们的皮肤变得黝黑,可是恶劣的环境压不垮他们的脊梁,风雨侵蚀也不改他们热忱的心。一代人的使命已经完成,新一代人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必将接续传承、不懈奋斗。守护锦绣山河,寸土不让;守护华夏人民,义不容辞。”黄河队的队员这样解释。

与大山为伴、与朔风共舞。李生寿所在的雅丹派出所位于距离敦煌市区180多公里的雅丹地貌风景区内,敦煌雅丹世界地质公园因地处“死亡之海”罗布泊边缘,又被称为“魔鬼城”。

23年前,为维护当地治安稳定,敦煌市在罗布泊东南边缘、库木塔格沙漠腹地成立了“红十井”派出所。2001年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被开发,“红十井”派出所东迁至公园内,更名为雅丹派出所。

成立之初,派出所只有两名民警、三名辅警,办公场所就是几顶帐篷。

“没有办公地点,我们工作、生活只能‘窝’在几平方米的帐篷里。通常是‘早上一睁眼,身上一层沙,锅碗随风去,帐篷开了花’。于是我带领所内民警,在工作之余动手开凿窑洞。”李生寿说。

没水没电,就喝苦咸水,用煤油灯;没有设备,就靠简单工具凿硬壁、掘沙窑。“土丘特别硬,只能一点点凿、一点点挖。”李生寿说。忍受着夏天高达70摄氏度的地表温度,历时1年时间,他们在一个合适的土丘上开凿出了40平方米的窑洞。

就这样,雅丹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一边挖窑洞,一边出警解救走失、迷路以及被困的探险者、科考人员。

从罗布泊死亡线上救回26人

有一年秋天,一位来自嘉峪关的探险者驾驶摩托车在深入大漠过程中失联。

当时狂风大作,卷起漫天沙尘,滚滚沙尘犹如黑云压境般笼罩在大漠戈壁,强劲的狂风夹着砂石击打着窑洞的门。派出所的民警辅警顾不得狂风飞石,冒险向大漠深处走去……

“这里的风力时常达10级以上,能见度特别低,几十米外,啥也看不见。”民警魏海生说,在荒漠里寻找了两天后,终于在一个低洼处看见了一抹白色。

“那位探险者来时穿的是白色衣服,看到那抹白色,我确定就是他。”李生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万分。但当时的他内心却悲喜交加,因为狂风伴着沙尘已经刮了几天,探险者生存的概率并不大。

摸了摸探险者的脉搏,李生寿的第一反应是:完了,已经迟了……

将探险者抬到车上后,他们并没有放弃施救,一边往回赶,一边往探险者的嘴唇蘸水并观察反应。没多久,探险者的手指动了一下。

“还有希望!”大家齐声喊了出来,当即停下车实施进一步急救。

1个月后,这位探险者带着矿泉水、方便面和1万元钱来到派出所,感谢民警的救命之恩。“我们这里缺水也缺方便面,这两样我们留下,钱就不要了,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李生寿留下了矿泉水和方便面,婉拒了感谢金。

对当时的派出所而言,矿泉水和方便面可以长期贮存,方便携带,便于深入大漠救助时使用。

多年来,李生寿先后与同事完成罗布泊探险救助任务198次,从死亡线上救回26人。

“我们没办过什么大案要案,没有舍生忘死的经历,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驻守在了大漠戈壁深处,为遇到困难的群众提供了一些帮助而已。”李生寿如是说。

每一次搜救都是“大海捞针”

“爸爸,你啥时候能回家呀?”

“小雨点,爸爸忙完这阵就能回家陪你了。”

“爸爸,这话你都说过好多遍了,小雨点都好多天没有见到你了!”

……

这是雅丹派出所民警魏海生和女儿在电话中的对话。

放下电话,魏海生打开手机,目不转睛地端详着女儿可爱的照片。是呀,又是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了,说实话,他也想两个女儿了……

2016年,因工作需要,魏海生调入雅丹景区治安派出所工作。这里,人迹罕至,没有一丝绿色,是飞鸟都要渴死的地方。

在这片生命的禁区里,魏海生不畏艰苦,以所为家,长期值守在派出所,及时应对处置雅丹景区工作人员及游客的报警和求助。

“帮助受困群众是我们的职责,这没啥应该不应该的。”面对群众的感谢,魏海生总是这样说。

在连接雅丹景区和玉门关景区的玉雅公路改造期间,雅丹派出所每天都会接到二至三起外地自驾游客因为路况不熟导致车辆抛锚的求助。

“因为有游客,有网,就不那么孤独和寂寞了,但夏天地表近70度的高温和全年几乎不见雨水的干旱,总让人感觉自己生活的地方不像人间。”这是魏海生来到雅丹派出所最初几个月里的感受。

救助困在大山深处的探险者,为游客寻找丢失的相机、手机,寻找走失的驴友……短暂又漫长的五年里,魏海生已经适应了雅丹的生活,习惯了不分白天黑夜、顶着风沙炎热服务群众的工作。

他说:“起初,晚上听着窑洞顶如千军万马奔腾的声响,有点心慌,呆得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每次接到此类求助,魏海生从无怨言,总是为求助者着想,克服一切困难,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受困游客带去饮用水,帮助车辆脱险。

荒无人烟的沙漠,让每次搜救都背负着一种“大海捞针”的绝望,但是魏海生和同事们一想起自己是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后屏障,他们就从来不放弃。

“说真的,我们现在工作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当然可能最难克服的就是日复一日的执勤站岗,但再单调乏味,也不能有一丝松懈。”魏海生说。

夜幕下,空旷的戈壁上空,茫茫星海寂静无声,勾勒出了雅丹这片星空下最美的身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