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贺大为
为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需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强化科技支撑,2019年11月,科技部批准建设了四家媒体融合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在发展过程中,新华社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等做了很多探索与尝试。关于媒体融合实验室发展方向,可以从“进一步明晰定位、进一步明晰路径、进一步创新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进一步明晰定位。一是面向何种战略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四个面向”之一,从新华社的角度来说,大的战略需求就是媒体融合发展和加强对外传播建设。二是把握科研和媒体业务的关系。从信息化到网络化再到数字化,在这个升级迭代的过程中,媒体业务与科研是深度耦合、一体化的。基于此,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还要考虑基于前沿技术对整个业务流程的重塑。三是如何做到“非你莫属”。要确定一个重点实验室,一个要做到“非做不可”,另一个要做到“非你莫属”。“非你莫属”就是要明确实验室所具备的其他同类科研机构不具备的职能定位、特色优势。以新华社为例,多年来积累的大量权威数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等内容,就具有独特性。
进一步明晰路径。一是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省属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在全省具有唯一性,这是独特优势,可考虑纳入全省科研的一体化规划。二是中央媒体的联合科研。新华社每天用7种语言向全球发稿,但小语种这一块目前无力去做更大的投入和拓展,这一点可以结合云南的地域优势,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小语种应用上做深度联合。三是本地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要与本地高校深度结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统筹。
进一步创新机制。一是面向应用的研发策略。技术与应用要结合起来,做一件事,做一项技术,就要想清楚它的应用场景是什么、给谁用、解决什么问题;往“下游”思考,想清楚数据规模需要多大、数据源在哪里?关键要素齐备之后,再做下一步的延伸。二是采编业务的反向支撑。技术赋能采编是融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过分地强调技术赋能采编容易陷入误区,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业务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三是市场化的运营平台。目前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实体化运营,专门成立一家社属企业作为支撑平台,在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人员团队的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等方面机制灵活,在这个实验室的平台上,科研和应用结合,可以孕育出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的全部要素、全部流程和全部机制。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龙敏飞整理